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洲共同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欧洲共同体Ouzhou gongtongti

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一体化国际组织。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国家联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突出, 西欧各国因美苏争霸而要求加强合作以维护自身利益,并希望改变欧洲长期战乱不已的局面。1951年4月18日,根据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计划(即舒曼计划),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把六国的煤钢工业联合起来, 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 管理六国煤钢的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等事务。1957年3月25日六国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 《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统称《罗马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即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1967年7月,上述三个组织合并,总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1981年, 希腊加入。1986年, 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其主要政策有: ❶实现关税同盟, 成员国之间逐步降低直至取消关税, 工业品在内部自由流通, 统一对外关税率, 至1968年7月已完成;
❷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在内部逐步统一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产品的自由流通,对外部进口的农产品提高关税以保护内部农业生产,建立共同的农业基金, 用于奖励出口和促进农业结构的改革;
❸协调财政金融政策,走向货币联盟,自1979年起建立欧洲货币体系,以建立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各成员国根据本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中心汇率确定相互之间的货币汇率, 对非成员国实行浮动汇率, 设立货币基金稳定汇率;
❹促进政治联盟,1974年决定成员国首脑会议制度化(即欧洲理事会),每年举行三次,1979年采取直接投票方式选举作为共同体的监督咨询机构欧洲议会的议员;
❺调整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加强南北对话, 与非加太国家四次签订洛美协定。其主要组织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欧洲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欧洲共同体使西欧国际关系得到缓和和稳定, 成员国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成为与超级大国抗衡的重要力量, 反映世界多元化的趋势。


欧洲共同体ouzhou gongtongti

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的总称。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7年3月,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1958年生效。1965年4月,六国在布鲁塞尔签订条约,将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因法国同其他五国在共同农业政策上存在意见分歧,统一机构到1967年7月才告实现。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有时仍以各自名义活动。共同体的主要机构有:(1)理事会,是共同体决策机构。拥有共同体的绝大部分立法权。(2)委员会,是共同体的常设执行机构。(3)欧洲议会,是共同体的监督、咨询机构。(4)欧洲法院,是共同体的仲裁机构。此外还有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市计院、欧洲煤钢共同体咨询委员会、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目前有成员国12个,它们是爱尔兰、比利时、丹麦、联邦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和英国。欧洲共同体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总面积225.5万平方公里,人口3.22亿(1985),国民生产总值33316亿美元(1986),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1986年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欧洲共同体的主要活动有:(1)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2)实现共同的农业政策。(3)实现共同的渔业政策。(4)创立欧洲货币体系等等。1975年5月,我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达成建交协议。

欧洲共同体Ouzhou gongtongti

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体化国际组织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国家联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国际化,美苏争霸威胁西欧各国的安全和主权。在这种背景下,西欧各国要求加强合作以维护自身利益,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避免战争在西欧重演,1951年4月18日,根据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计划,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管理煤钢事务的超国家机构。该机构有权决定6国煤钢的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掌管煤钢联营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1957年3月25日,6国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建立了相应的机构。1967年,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合并,总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其主要组织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执行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建立以后的主要政策是:❶实现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工业品在内部自由流通,对外统一关税率;
❷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内部统一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产品的自由流通,设立农业基金以奖励农产品出口和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外国进口的农产品关税;
❸协调货币金融政策,建立货币联盟,1979年建立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的欧洲货币体系,各成员国之间根据本国货币和欧洲货币单位的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对非成员国实行浮动汇率,设立货币基金用以维持成员国货币的共同浮动;
❹加强科技、工业方面的合作;
❺促进政治联合,1974年共同体成员国首脑会议制度化,每年举行3次,加强政治磋商,1979年欧洲议会实现了直接选举;
❻调整南北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经济合作协定,加强贸易、财政和技术的联系。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使欧洲国际关系得到缓和和趋于稳定,大大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动摇了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结构。

欧洲共同体

见“经济”中的“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总称。3个共同体原各有其机构。1967年7月进行机构合并。但各自仍保持独立国际法人地位。目前机构包括:1.部长理事会(决策机构);2.执行委员会(执行机构);3.欧洲议会(咨询机构);4.欧洲法院(仲裁机构);5.欧洲理事会(由成员国政府首脑组成)。

欧洲共同体

全称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国家一体化经济组织。1957年3月25日成立。创始国有比利时、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6国。上述6国于1957年3月25日签订 《罗马条约》,条约规定,逐步建立一个全面的关税同盟,取消资本、劳动力和劳务自由流动的所有障碍,在成员国之间建立共同的农业政策和运输政策。创立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社会基金,旨在促进共同体的经济发展。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三者合并,改名为“欧洲共同体”。但“欧洲经济共同体”或“欧洲共同市场”的名称仍然沿用。英国、丹麦、爱尔兰1973年加入,希腊1981年加入,葡萄牙、西班牙于1986年1月1日加入。目前共有12个成员国。1961年共同体内取消了对工业品的所有配额。1968年7月建立了完全的关税同盟。全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进口限额,工业品可以自由流通。对外则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在共同体内,劳动力可自由流动,成员国工人可以在共同体内任何一国工作,在就业、居住、社会福利和保险等方面享有与本国国民一样的待遇,在共同体内实行农产品统一市场,统一农产品价格,完全取消共同体内的农产品关税,主要农产品在共同体内自由流通。1979年3月共同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创建了“欧洲货币单位”。共同体不仅在内部经济一体化上取得很大进展,而且在对外联系方面也取得迅速的发展。1972年与欧洲的瑞典、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葡萄牙、芬兰、冰岛7国签订了欧洲自由贸易区条约。同年又与地中海沿岸12国签订经济贸易总协定。1975年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的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洛美协定。1976年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3国签订协定,1978年与中国正式签订贸易协定。尽管共同体成员国之间还存在不少分歧与矛盾,但它们在经济联合的共同利益基础上正通过协商,寻求解决的方法,并且在一系列重要国际问题上,力求“用一个声音讲话”,采取共同的立场。现在欧洲共同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而且拥有西方最大、最富有的消费市场。共同体12国的工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贸易总额以及黄金、外汇储备都已超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要组织机构有: (1) 欧洲理事会,为共同体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每年举行3次; (2) 欧洲共同体部长理事会,为共同体的决策机构。分总务理事会和专门理事会。前者由各国外长参加,讨论并决定共同体的重大问题; 后者由各国其他部长参加,只讨论专门性问题; (3)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为共同体的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共同体条约和共同体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和规定,处理共同体的各项具体事务; (4) 欧洲议会,共同体的监督、咨询机构; (5) 欧洲法院,为共同体仲裁机构,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共同体条约和有关规定中发生的各种争执。此外还有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审计院、欧洲煤钢共同体咨询委员会、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欧洲理事会、欧洲共同体部长理事会、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秘书处和欧洲法院设在卢森堡。中国与欧洲共同体1975年5月6日正式建交。从1980年起,共同体给予中国普遍优惠制待遇。

欧洲共同体

简称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 (即西欧共同市场)、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的总称。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 《罗马条约》,1958年1月 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3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可以独立的名义活动。宗旨为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不断密切的联合基础,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欧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和就业条件,保证稳定,通过共同的贸易政策为逐步废止国际交换的限制作出贡献,共同切实促进欧洲团结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员国除上述6国外,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6国陆续加入。决策机构为部长理事会,常设执行机构为委员会,监督和咨询机构为欧洲议会,仲裁机构为欧洲法院。前两个机构设在布鲁塞尔,后两个机构设在卢森堡。出版物主要包括: 《欧洲共同体公报》、《欧洲共同体月报》、《欧洲文献》、《欧洲新闻一对外关系》、《欧洲经济》、《欧洲共同体统计月报》、《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统计月报》等。1974年12月,共同体决定自1975年起把原来不定期举行的成员国首脑会议制度化,正式称为欧洲理事会,为共同体内部建设和对外关系制订大政方针。中国于1975年同其达成建交协议,同年在布鲁塞尔设立了驻欧共体使团。于1984年同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交,实现了与欧共体全面建立外交关系。1988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正式在华设立代表团。


欧洲共同体

1951年4月18日,比利时、联邦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意大利六国在巴黎签订了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和 《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通称 《罗马条约》)。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 《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所属机构合并为单一的机构,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自1967年7月1日正式生效。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正式加入共同体。1981年希腊正式加入共同体。1986年1月1日西班牙、葡萄牙也成为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至此,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有12个国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和政治集团。它是西欧国家为谋求自身政治经济独立、为安全和发展而联合起来走向一体化的经济政治实体。
欧洲共同体的宗旨是: 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取消成员国现有的一切关税和贸易限制,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建立共同市场,逐步过渡到成员之间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一体化,促进共同体各成员国经济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欧共体的主要机构有: 共同体委员会、欧洲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和欧洲投资银行。此外,还设置了一系列附属机构和专门机构,如经济政策委员会、货币委员会等。
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建立了关税同盟,取消内部关税,统一对外关税率。对内在成员国之间分阶段削减直至全部取消工业品关税和其他进口限制,实现共同市场内部的工业品自由流通; 对外则通过逐步拉平各成员国有关税率,实行对外的统一关税。
(2) 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制度,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制度,对某些农产品的进口征收差价税,建立共同农业基金等。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稳定和保护了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3)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其目的旨在推进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目标和计划。这包括: 创建共同体成员国货币清算用的“欧洲货币单位”; 建立了 “欧洲货币基金” 以加强对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干预,抵消美元波动的影响; 稳定了各成员国货币汇率,对内实行了调整的固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
(4) 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政治一体的发展。1975年2月28日在多哥首都洛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的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 《洛美协定》。1972年与欧洲自由联盟达成了扩大欧洲自由贸易区协议。同年还与地中海沿岸十二国达成了建立自由贸易问题的协议。此外,共同体还与北非和东南亚国家签订了各种贸易合作协定,从而加强了共同体的联合与自身的实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举行,这是欧共体建立3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标志着欧共体从一个经贸组织开始向政治、外交、防务的实体方向转变。这次会议由于通过并草签了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 和 《政治联盟条约》而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宣布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成立。自此,劳务、资本、商品可以在12个成员国间自由流动。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从而使欧共体向在20世纪末以前实行统一的欧洲货币、建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和实行进一步的政治联盟的一体化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1994年1月1日,欧共体12国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和冰岛5国共同建立的欧洲经济区正式成立。1995年欧共体的成员国加入了奥地利、瑞典、挪威、芬兰四国,欧共体的成员国扩大到了16个。
欧共体正在向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形式经济联盟迈进。欧共体是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协调各成员国的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并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逐步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目前,欧共体各国正在为采用统一的 “欧洲货币单位” 即 “欧元” 而进行各方面积极的准备。

欧洲共同体

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钢铁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它是根据1965年4月3日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共同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成立的。其宗旨是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 促进整个共同体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密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其最高决策机构是由成员国的国家或政府首脑组成的欧洲理事会。其它设有部长理事会、常设执行机构欧洲委员会、监督和咨询机构欧洲议会和仲裁机构欧洲法院。此外,还有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煤钢执行委员会、货币委员会、欧洲区域发展基金会、欧洲投资银行等。除原有6个成员国外,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相继被接纳为成员国。1985年1月,德洛尔出任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后,主持制订了《欧洲一体化文件》,要求对共同体的体制进行改革,扩大部长理事会采取多数表决的范围,以提高决策效率; 同时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最终于1992年底以前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务在共同体自由流动。这一文件在1985年底共同体卢森堡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在成员国政府签署后于1987年7月1日生效。1987年2月,德洛尔提出了旨在调整共同体财政制度和农业政策的“德洛尔计划”。这个计划在1988年2月11日获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批准,从而为贯彻《欧洲一体化文件》铺平了道路。1990年12月 “日至15日在罗马举行的第44届欧洲理事会会议,着重讨论了共同体的政治联盟和经济联盟,决定成立由成员国政府代表组成的政府委员会,负责起草新的条约以取代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据以建立的《罗马条约》。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共同体的政治、经济联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欧洲共同体自成立以来,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对外的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欧洲货币体系,在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合作方面作出了重大成绩。它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已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关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