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武则天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武则天庙

武则天庙位于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30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则天庙的始建在747年(唐天宝七年)之前,清代初年,被改名为“水母庙”,或称“则天水母庙”。到宣统元年,才恢复了“则天皇后庙”的名称。现存武则天庙正殿为1145年(金代皇统五年)的建筑,是庙内建筑群的中心,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它用料粗壮,外观雄伟,柱头有卷刹,斗拱作双昂。在营造法式上采用减柱造,殿内只有两根柱子巧妙地用在神龛后侧,使大殿显得宽敞舒适。顶部坡度平缓,出格较大,保存了唐代建筑的风格。
正殿内神龛属宋金时代的构件。前部斗拱制作华美,神龛上方有一条悬塑走龙。它头小颈细,举步向前,正是武则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称帝的典型象征。武则天彩塑像头戴金色凤冠,身穿云纹霞帔,怀抱如意,端坐龛中,宽额广颐,面目慈祥,一副含蓄的表情,像在与民同乐。
则天庙舞台是一座卷棚顶式的明清建筑。在舞台内壁上保存了清代后期至民国初年戏剧演出题记71条。从这些题记中可以知道,当时在山西省中部的汾阳、祁县、太谷、平遥、清源、文水、介休、孝义八县中,至少有34个戏剧团体,演出剧目最少有71个。这些题记是研究地方戏剧史的珍贵资料。
舞台南面正对山门的是武则天雕像。该雕像取中年女政治家的身态,不穿衮袍,不戴冕冠,凤冠与龙钗都是缩小了比例的象征性头饰,以显露其面部与体态美,总高5米,台高4米,台基边长9.9米。
单位:文水县武则天庙管委会 邮编:032100
电话:86-358-3030412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