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下冯遗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下冯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青龙河西岸台地上,东区、中区保存有较好的商代前期遗存。东区南北方发现了一座城址的南墙和西墙,从夯土中出土器物判明属于商代前期。东下冯出土的商代陶器有鬲、大口尊、盆、罐等,同郑州商城出土的形制特征极其相似。西区为龙山文化遗存。

东下冯遗址

二里头文化的重要遗址。位于山西夏县。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5年发现,1974年起连续发掘多次。遗址中除二里头文化遗存外,还有河南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及商周时代遗存。二里头文化遗存有房屋建筑遗址,石、骨、陶、青铜等质地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等。出土青铜器尤为重要,此时已进入青铜时代。对于深入了解二里头文化的内涵,探索夏文化有积极意义。

东下冯遗址

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东下冯村东北。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调查发现。1963年夏和1973年秋,先后作过两次复查,1974年秋~1979年冬进行发掘。遗址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其中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期商文化堆积是这一遗址的主体。
属于二里头文化的遗存包括房基、灰坑、水井、陶窑、壕沟等遗迹和石器、骨器、铜器、陶器等不同质地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等遗物。房屋有半地穴式、窑洞式和地面建筑3种,共30余座,以窑洞式居址最多。发现内外两重壕沟,平面呈凹形,内壕东西相距130米,外壕东西相距150米。壕沟皆深3米,底宽2米~3米,口宽2.8米~6米,两壁有窑洞式居址。青铜器有镞、凿,还有一定数量的石范出土,说明当时已进入青铜时代。出土的一件打琢成型而未经磨制的石磬,这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石磬之一。陶器计有鬲、斝、甗、鼎、罐、尊、盆、簋、瓮、豆、罍、爵、盉等用器。此外,还有少量不施钻、凿的卜骨。
商文化堆积包括属于二里岗期商文化的二里岗下层和二里岗上层两个阶段。发现遗迹有灰坑、水井、墓葬、城址和20余座圆形建筑基址等。出土遗物包括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及少量的青铜器。城址平面不规则,其中东城墙南端长52米,西城墙南段长140米,南城墙总长为440米,东、西城墙之间距大约为370米。城墙保存较好,残高1.2米~1.8米,剖面近梯形,底宽8米,残顶宽约7米。城墙底部的两侧,都有为保护城墙基部而特意夯筑的斜坡。城墙的外侧距城墙约2.5米~3米处有护城壕,口宽5.5米、底宽4米、深达7米。城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商代前期城的布局、城墙建筑技术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