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残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残冬》candong

现代短篇小说。作者茅盾。写于1933年。
作品通过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地主、官僚的丑恶本质,控诉了他们剥削农民的罪行,另一方面,有力地剥落了所谓“真命天子”的外壳,揭露迷信的真相和反动武装的薄弱,暗示农民运动的方向——从宿命论思想解放出来,走向坚决的武装反抗,认清促使改朝换代的“真命天子”不存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而存在于农民大众的身上;自己的力量,就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所谓“真命天子”的化身。
在作品中,作者首先以农民居住的村庄的荒凉与地主家坟园的生气勃勃进行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把农村阶级关系的对立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荷花的话,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内部的腐朽、丑恶的本质,潜藏着人民对封建地主和反动官僚相结合的反动政府的仇恨与反抗。农民们虽然意识到了“活不了命,就要造反”,但由于被宿命论和迷信蒙蔽,看不清自己,只寄希望于所谓“真命天子”,致使在行动上和认识上不够彻底。作者对以阿多为首的年轻农民进行了正面歌颂,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有力地鞭挞了农民寄希望于“真命天子”的宿命论思想,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迷信和谣言是无法拯救农民于水火之中的,只有主动地走上斗争岗位,才能挽救自己的命运。
作者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口语化的语言,反映了不同层次人物的心理状态,多侧面地反映了农村的现实。在结构上,作者对照地描写开始又以对照描写来结束,首尾呼应,加强了作品的丰满度。

残冬

短篇小说。作者茅盾。该作品刊载于1933年的《文学》创刊号上。是作者优秀短篇小说《春蚕》和《秋收》的续篇。记叙了老通宝病死后,其长子阿四卖光了田地,并欠了一身债,准备到城里找工。阿四与破产的农民们都盼望着“真命天子”等救世主的出现。黄道士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作“真命天子”编造其出世的谎言,愚弄他们。而地主武装为进一步敲诈勒索农民,抢走了“真命天子”。老通宝的次子多多头与其他两个青年农民铤而走险,缴了地主武装的枪,并打死了他们的队长。最终走上了武装造反的道路。小说揭露了地主阶级和贪官污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也表现了农民身上的某些落后意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