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京梦华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京梦华录笔记。宋孟元老撰。十卷。元老生平未详, 自号幽兰居士。从其父宦游南北,于崇宁二年(1103) 卜居京师二十三年。经“靖康之变”后徙居江左,追念汴京繁华往事,以为如“华胥之梦觉”,乃以《梦华录》名书。成于绍兴十七年(1147)。共八十六目。卷一记东都旧京城、河道、禁中宫殿、内外诸司;卷二卷三记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交易、铺席;卷四记宫中婚嫁;卷五记民俗、娶妇育子、京瓦伎艺各色人名;卷六至卷十记正月元旦至立冬、除夕等全年节日风俗,以及宫廷上寿仪式、歌舞、百戏、关扑等娱乐。所载各色点心、小吃、果品、面食、香药等,不下数十百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反映北宋末年城市繁华盛况、民间风俗,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化水平,于美食、文娱生活颇有参考价值。有日本《静嘉堂秘笈》本,《津逮秘书》本等。一九五六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刊行标点本,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一九八二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刊行《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东京梦华录古时城市地理名著。宋孟元老撰。其生于北宋末年,在宋都东京开封府生活二十余年,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覆亡后南逃。晚年追忆旧日东京的繁盛,写成此书。全书共十卷,详述东京城池、河道、宫阙、衙署、寺观、桥巷、瓦市、勾栏以及朝廷典礼、岁时节令、风土习俗、物产时好、诸街夜市等,尤以大量笔墨记录当时东京民间和宫廷百艺盛况,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此一代名都的风貌,对于研究古都开封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有《东京梦华录》 标点本。 东京梦华录宋代笔记。十卷。北宋孟元老著。孟元老(生卒不详),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生于北宋末年,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随其父到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居其地二十余年,曾任开封府仪曹。经靖康之变,汴京被金军洗劫一空,北宋随之灭亡。他也流落南方,回首往事,恍然如梦。因感慨昔日汴京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和北方失地难以收复,自谓“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自序》),于是写下了这一追忆北宋都城汴梁繁盛之作。并借用《列子》讲到黄帝白昼睡觉,梦游“华胥氏之国”的典故,名为《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书名。宋孟元老撰。其生平事迹不详。所著是书10卷,是宋南渡后作者追忆汴京盛况所作。分别记载了当时汴梁的东都外城、旧京城、河道、大内、内诸司、外诸司、御街、宣德楼前省府宫宇、朱雀门外街巷、州桥夜市、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酒楼、马行街北诸医铺、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上清宫、军头司和鱼行、肉饼、酒店等各处建筑、街道的情况。书中不但记录了汴京中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各种风俗娱乐,而且还涉及了不少有关帝王和后妃宫内外的活动,如卷四中皇太子纳妃、公主出降、皇后出乘舆的介绍,卷六中驾幸五岳观、驾诣上清宫的介绍,卷七中驾幸临水殿、琼林苑、宝津楼宴殿,卷九中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的介绍,卷十中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驾诣青城斋宫、驾诣郊庙行礼、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的介绍,就从各个方面记录下宫室中礼仪的程序、规模,有的还相当详细,像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就从第一盏酒到第九盏酒,对行每盏酒时的音乐、舞蹈、所上食物、侍者、乐人的装束、行动规范等都一一列出,很为具体。且书中所记典礼、仪卫、节令掌故常为后书所引,并与 《宋史》各志多有异同,可互为参证。是书现传世的只有元刻本、明刻本和清绿君亭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邓之诚先生的 《东京梦华录注》,为是书目前唯一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进一步研究原著的资料。1980年,中华书局将邓注本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 东京梦华录书名。南宋孟元老著。十卷。系作者南渡后对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繁盛时的追记。所记都城面貌、风土物产、时令习俗及典章制度、讲唱文学等,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北宋的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生活。 《东京梦华录》10卷。记述东京汴梁(开封)的地理名胜、民间风俗,并涉及当时宫廷生活。文笔简洁,语言灵活生动。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宋人孟元老撰。孟元老于1103年到1127年在都城东京生活了23年,晚年根据记忆,追述而成《东京梦华录》10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