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毕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毕原biyuɑn一名毕陌,在咸阳市区北部。商代,因地处泾渭汇流之西三角地带,形状似毕星得名。商末周初,周文王子姬高被封于此,称毕公,毕原亦称毕国。又名毕郢原,郢即程,是毕原与程邑并列型名称。秦代名咸阳北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汉称五陵原,因原上有西汉五个陵邑得名。后赵太和二年(329)因在咸阳设石安县而改名石安原。隋唐时改名洪渎原,因常遭洪水侵泛得名。宋代以后,常称毕原或毕郢原。 毕原在西安市西南约14公里。周文王、武王、周公皆葬于毕,毕即毕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史记·周本纪》太史公曰:“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集解》徐广曰:“一作社。”《集解》骃案:《皇览》曰:“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社中也。”镐、杜均在今西安市西南。另一说毕原在咸阳北,即今咸阳原是错误的。《元和郡县志》、《长安志》、《关中胜迹图志》等书对毕原的记述均有错误。近几十年来在西安城南韦曲、里王村、塔坡、三爻村等地出土的唐代墓志,均标明死者葬于毕原,与《括地志》记述“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大体相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