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毕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37 毕昇? —约1051

北宋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反复实践,近10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发明在胶泥上先刻出一字一印“用火烧坚”的活字,再用活字制成书版。排版的过程是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之后再将活字按书稿要求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再用一平板压平字面,待泥字固定在铁板上即可像雕版一样用以印刷。这种印刷有三个主要步骤:制活字、排版、印刷,是一套完整的印刷工艺,可节省人力、物力。毕昇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书的效率,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和世界印刷史上的一大革新。

毕昇?—1051

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据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于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在胶泥做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字,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活字按韵排列在格中,用时以韵捡排,外加铁范,以松脂药物凝固,再施墨印刷。印后折下,可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毕昇

毕昇 (?—约1051),中国活字印刷发明家。北宋人,出身平民。中国印刷术发展较早。北宋前已有雕版印刷,即在坚实木板上刻出反手字或图形,涂上墨汁,铺上纸,用刷子在纸上刷印。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费时、费力、费材料。有错字错句,更改较难。毕昇在总结前人和当时雕版印刷经验基础上,经反复试验,于庆历年间 (1041—1048)创造活字印刷术,比德国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早400年。毕昇活字印刷术包括造活字、制版印刷和拆版一套完整过程,原理与现在铅字排印基本相同。第一步造活字,选用细腻胶泥制成小方块,刻上阳文反手字,用火烧硬即成。第二步制版,把活字排放在盛有松香、蜡和纸灰的铁盘内,在火上加热使松香等融化,稍冷后用平板压平字面,便可印刷。第三步拆版,把将印刷后的活字版在火上烘烤,松香等融化,活字便掉下来。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发现错字错句,较易改正。是印刷史上一次重大革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