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事诉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为解决民事权益争议所进行的活动。 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当事人等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在中国,根据民诉法规定,民事诉讼程序是由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的。民事诉讼活动一般包括起诉、受理、调查、调解、审判、上诉、再审和执行等阶段。在整个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处于主导地位,负责组织、指挥全部诉讼活动的进行。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的参与人主要有:原告人、被告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通过司法机关的民事审判活动,解决民事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指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处理民事纠纷或案件、行使民事审判权所进行的活动,并由这些活动而产生的一定关系。民事权益发生争执,要求人民法院审判,是民事诉讼发生的条件;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当事人、其他参与人的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而产生的一定关系是民事诉讼的内容。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居于领导与首要地位。负责组织、指挥全部的诉讼活动; 当事人起诉或应诉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合法利益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其他诉讼参与人参与诉讼,从不同角度协助查明案情。民事诉讼解决的方法是着重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时予以判决,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当事人必须履行; 如果负有义务一方不履行,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另一方的申请或依职权,予以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院在原告、被告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解决民事纠纷案件和其他法律规定由法院审理的其他某些特殊案件的活动。与解决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等非诉讼手段相比,民事诉讼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民事诉讼是由法院主持的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而仲裁和调解则是分别由仲裁机关或民间组织主持的纠纷解决方式;第二,民事诉讼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纠纷的形式,而仲裁和调解则主要是依靠主持仲裁或调解的第三人的威望和影响,以求得纠纷的解决; 第三,民事诉讼的进行有严格的法定程序。仲裁虽然也有一定的程序,但当事人的自主性很高,行为选择的余地很大。调解则基本上没有什么法律程序,方式十分灵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