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间谚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民间谚语minjian yanyu

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生产、社会斗争和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具有教育意义、认识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
谚语一般有广义、狭义的区别。狭义的仅指民间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言;广义的包括“俚谚”和“俗语”,就是既包括寓意深刻、形式完整的谚语,又包括一些有特殊形式的歇后语、俗语以及反映人物特征的绰号等。民间谚语是人民世世代代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❶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它具有宝贵的科学价值,农谚是其中主要的部分,它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禽饲养等。农谚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经过长期的琢磨验证,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指导实践的实际意义,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则有地区的局限性。还有一些反映各地风物、特产的谚语,往往采用对比、夸张等手法,突出某地自然风物特征,增加人们的知识,反映出乡上自豪感。
❷反映阶级斗争、社会斗争经验的谚语。这些谚语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形象地概括了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它反映出劳动人民鲜明的立场、强烈的爱憎和可贵的斗争精神。它往往成为人民进行社会斗争的武器和自我教育的生动教材。
❸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它反映人民的世界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往往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指导行动的指南。它们在教育人民,培养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形式的民间谚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目的语,是说明。使用时往往省去后半部分,所以叫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凑,说话时,后一部分由前一部分在语气和意念上自然引出。歇后语有喻意和谐音两种。大部分歇后语反映了人民健康的思想感情。俗语是一种形象的定型化的短语。这些词语出现在日常的口语、对话中,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简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谚语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精练。它一般只用一、两句话,甚至三、四个字就能说出一条经验或一个道理。鲁迅称谚语是“炼话”,是“现世相的神髓”。高尔基认为:“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整部书的思想和情感。”其次,形象性也是谚语的重要艺术特色。人民用形象化的手法创作谚语,不仅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加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精深的思想见解浓缩在简短的形式中。谚语的形象性,主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和对比来表现。此外,整齐和谐也是谚语的突出艺术特点。除少数单句或多句外,大都由两句组成。形式整齐,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易于记诵,给人以美感。

民间谚语

富于哲理性和科学性的民间固定话语。民间谚语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总结并表现出人民群众的生产经验、生活知识与道德准则。根据内容的不同,民间谚语可以分为三类:
❶生产谚语: 总结与生产劳动有关的经验的民间谚语。包括时令、气象、农牧渔各业有关谚语。如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等。
❷政治谚语: 反映社会政治生活情况的谚语。如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缁泥”,“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❸道德谚语: 表现道德信念的谚语。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人穷志不穷” 等。民间谚语短小精悍,通常为两句或三句,一般讲究押韵、对称,具有民谣的性质。

民间谚语
主要责任者: 苏梦华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地: 兰州
字数: 320 千字
页码: 1-294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①K294.23②I277.7
语种:中
定价:45.00
出版时间:2015-12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共收录3431条词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