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氧化磷酸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氧化磷酸化yanghua linsuanhua指伴随着生物氧化过程的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作用。具体说,就是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与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转化成ATP的反应偶联。氧化磷酸化有不同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ATP的生成与电子传递体系(呼吸链)的偶联,此作用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是需氧生物获取ATP的主要方式。从生物体内ATP转换速度之大,可以看出氧化磷酸化的重要性。如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体重70公斤的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需要消耗2800千卡能量。这些能量约需2800/7.3=384摩尔或190公斤的ATP水解来供给。但他的身体中的ATP总量仅约50克。这50克ATP必须不断分解成ADP和Pi,然后再重新生成ATP,每日如此反复数千次才能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实验证明,一对氢在从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到氧的呼吸链中可以产生3个ATP分子。已经分离出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系,但呼吸链怎样与ADP的磷酸化作用偶联则不清楚。参见“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条。 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细胞中利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ADP合成ATP的磷酸化过程的一种方式。此过程与电子传递系统偶联发生。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重要方式。 氧化磷酸化见“生物化学”中的“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利用代谢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腺苷三磷酸(A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过程。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重要方式。根据是否需要分子氧参加,分为呼吸链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前者需要分子氧参加,后者不需要O2参加。一般所称的氧化磷酸化系指呼吸链磷酸化,代谢物每脱下一对氢,通过呼吸电子链传递给氧的过程中,可生成3分子ATP。这种方式生成的高能键最多,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分子内部在脱氢的同时发生能量的重新分布,并集中于磷酸键的结果。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时生成一个高能键,能量转给ADP后,生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时所生成的ATP,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而属非氧化性磷酸化。底物磷酸化和非氧化性磷酸化是生物在缺氧时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