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氮dan

氮和氧的发现几乎是同时的,1772年C.W.社勒指出,空气由火空气 (即氧气) 和“无效空气”组成,“无效空气”即现在的氮气。同年H.卡文迪什分离出氮气。他们都没有及时公布发现氮的结论。英国医生、化学家E.卢瑟福在1772年发表了“固定空气和恶臭的空气导论”的论文,因此一般化学文献中都认为氮是由E.卢瑟福发现的。A.L.拉瓦西在确定空气中的氧为一种元素时,把空气的另一部分称为“Azote” (来自希腊文,“不能维持生命”的意思)。“Azote”就是现在所说的“氮”,这一词至今仍保留在法文中,俄文中的“A3OT”也是由该词而来,我国曾称为“淡”气,表示“冲淡”空气的意思。“氮”的英文名称是nitrogen,来源于希腊文,是“硝石的组成者”或“硝之源”的含意。氮是第二周期VA族元素,符号N。氮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046%(质量),自然界绝大部分以单质分子N2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约占大气总质量的75.5%。以矿物存在的很少见,主要以铵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和土壤内,如智利的硝石矿,主要成分为硝酸钠。但在所有生物体中都含有氮,它是蛋白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一般在16%~18%之间,此外植物的叶绿素以及多数维生素中都含有氮元素。据统计全世界的庄稼一年要从土壤中摄取氮素4 000多万吨,氮对生命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氮在工业上也有重要意义,硝酸及各类含氮试剂在许多部门广泛使用,特别是炸药,每年要耗去大量的氮。
氮是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它的分子结构是 :两个氮原子以共价三键结合形成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原子间的结合力较强,要使分子离解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 (离解能为 942.2kJ·mol-1),比任何双原子分子都高。因此,氮分子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但在高温,氮气可与铬、硅、钛、铝、硼、铍、钡、锶、钙等 (但不与其他碱土金属) 形成氮化物,常温下可与锂反应,生成氮化锂Li3N; 在放电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直接化合成一氧化氮,自然界雷雨时就有一氧化氮生成。在适当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并有催化剂存在时氮与氢可生成氨; 当超过1800℃时,氮、碳与氢化合可形成氰化氢HCN; 根瘤菌也能使氮气转化成氮化物,氮可形成+Ⅰ,+Ⅲ,+Ⅴ或-Ⅲ氧化态的化合物。
氮气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都有重要用途,它是合成氨和硝酸的原料,还可制氰氨化钙、氰化物、氮化物等; 利用氮气的不活泼性在冶金和电子工业中常用它作为保护性气体,防止零件加工时被氧化变质。也常用氮和氩的混合气充填电灯泡以减少灯丝辉发,延长寿命,提高发光效率,另外,在保存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方面,氮气也有大量用途。工业上采用蒸发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大规模制取氮气,用适当的化学药剂从空气中除去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也可制得,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氯化铵和亚硝酸钠饱和溶液并煮沸或用氨气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来制取。

氮是“生命的基础”,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农作物同样离不开氮,它与磷、钾合称 “农肥三要素”。氮占地壳总重量的0.03%,居第18位。人类已知自然界的含氮矿物有硝石、钠硝石、钙硝石、镁硝石等。我国新疆、青海等地即出产钠硝石,其矿床由表生风化、沉积而成。然而,现今所用的氮主要取自于空气中的氮。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N。1772年法国化学家D.卢瑟福和瑞典化学家C.W.舍勒同年发现氮。1774年法国化学家A.L.拉瓦锡认定为元素并命名。氮在地壳中含量约为4.6×10-3%,氮占空气体积78%。氮以硝酸盐(如硝酸钠等)形式存在于矿物体中。氮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于生物体中,含量约为16%。氮是有机生命的重要组分。氮有多种同位素,只有氮14和氮15是稳定的。大气中含氮14为99.635%,氮15为0.365%。1990年美国氮的消费比例为: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电子工业各占25%左右,金属加工和冷冻各占10%,航天等5%左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