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土保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水土保持Shuitu baochi用农、林、牧及水利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称。分为单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前者包括一切防治水土流失的办法,如在坡地修造水平梯田、等高沟埂、水平沟、鱼鳞坑,在沟道与河谷内筑坝、建谷坊、闸山沟,修造沟坝地, 山坡造林种草、封山育林,土壤加盖覆被层和改良土壤增加保水能力等; 后者为多种单项治理措施的综合,即对农林牧副业与工程等方面的各种措施作统一规划,进行统筹安排,使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最佳。水土保持在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林牧业生产力及国土整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防止和治理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工作。通常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一般包括建坝蓄水,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封山、种草,减少坡地耕种,还田(地)为林等。水土保持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减免河道淤积和防治水患具有积极作用。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采用工程、生物和耕作等措施,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蚀力,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活动。不同水土流失区,其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亦有差别。轻度流失区主要实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严重流失区必须首先采用工程措施,同时实施生物措施。坡耕农地则应采取等高耕作,带状种植和轮作套栽,以增加作物的地面覆盖。水土保持的关键是要保持山丘坡面有良好的植被覆盖,搞好农耕地基本建设和管理;严禁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和其他导致水土流失的行为。搞好水土保持对国民经济建设、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大意义。 水土保持甘肃是全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自古以来,境内的先民们为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就创造出梯田、区田等治理措施,只是由于科学水平所限,未能准确地概括出“水土保持”这一科学概念。1941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天水市设立“陇南水土保持实验区”(1943年撤销),举办了国内第一次水保技术人员培训班。到1947年,在甘肃基本建成以培地埂、梯田、刺槐沟、草田轮作、垄作等为主的综合治理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虽历经曲折,但已通过各种治理途径使5. 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初步得到了治理控制,占全省12.7万平方公里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43. 2%。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黄河中游共有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陕西就占48个。水土流失面积达13.74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6.8%。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50年代期间,全省每年平均流失泥沙9.12亿吨,占到黄河三门峡以上输沙量的一半。省内长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0.82亿吨,占长江年输沙量的12%。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也给黄河下游和长江的防洪安全造成了危害。1949年以后国家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全省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2万平方公里,占总流失面积的48.9%。其中建设水平梯田、水平埝地、坝地和造田造地1687.5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5713.1万亩,种水土保持草1104.4万亩,修建淤地坝41887座,淤地133万亩。随着事业的发展,水土保持机构和人员逐步得到加强,全省有县以上水土保持机构105个,职工2193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水土保持工作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治理速度稳定增长,总体质量明显提高。从1982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万平方公里,等于以前30多年治理面积的总和,综合治理保存率由过去的40%提高到50%——60%。二、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发展,重点治理区由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的有无定河流域、皇甫川流域和嘉陵江上游地区,列入省上重点项目的有利用外资进行治理的延安杏子河流域,渭北旱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陕南地区建设一人一亩基本农田工程等,共涉及68个县(市)。三、科学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完整防护体系。全省先后在693条小流域开展了集中、连续、综合治理,已有115条完成了治理任务。如在长城沿线风沙区采取植树造林防风沙,引水拉沙造良田,一改(改良土壤)、三化(林网化、排灌化、园田化)、五配套(田、渠、井、路、林配套)等,有效地控制了流沙危害。在丘陵沟壑区,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综合防护体系,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增长,由防护型治理转向开发型治理。全省已发展水保经济林838万亩,陕北和渭北一些县户均超过了1亩。水平梯田、水平埝地、坝地和造田造地粮食总产量在全省粮食总产中所占比例,由50年代的4.4%提高到了33%。白河县连续20年建设石坎梯田,全县人均基本农田由过去的0.06亩增加到了0.86亩,使90%以上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80年代全省平均减少河流输沙量1.87亿吨。五、预防监督工作得到加强,逐步由单纯治理转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轨道。为改变“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状况,省上先后发布执行了《关于制止开荒和在采矿筑路等基本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暂行规定》、《陕西省开发建设神府榆地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等法规。1991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来,使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以预防为主的新阶段,全省有59个地、市、县建立了预防监督机构,86个重点乡镇建立了监督组,共配备专、兼职检查人员1200多名,依法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审批和检查执法工作。 陕北水土治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