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水族水族人口约为36万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阳安话、潘洞话、三洞话3个土语。曾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约有300多字,只有少数巫师认识,在宗教迷信活动中使用。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水族人过去信仰多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清末曾传入天主教,但信教人数很少。 049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45993人(1990年)。主要聚居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他散居荔波、都匀、独山及广西西北各县境。有本民族语言,多通用汉语文。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由秦汉时西瓯中的一支发展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居民多同姓同族聚集成村,仍保持原始的议榔制度和习惯法。使用特有的水历及用于占卜的水书。妇女有不落夫家的婚俗。主要从事农业。旧时信仰多神、万物有灵,盛行占卜。 水族亦称麟虫、龙为麟虫之长,鲤鱼为诸鱼之长。以水生动物为题材的画称“水族”。 水族Shuizu指以水生动物为主体的国画作品。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在贵州省三都县,散居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286487人(1982年)。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曾有古老的“水书”,通用汉文。源于古代百越,由秦汉时西瓯一支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信奉原始宗教。多穿青、蓝两色,喜食糯米、鱼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建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工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部分居住在都匀、荔波及广西环江、南丹、河池等县境。286,487人 (1982年)。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兼通布依、苗、汉语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居民多同姓同族聚集成村,仍保持原始的议榔制度和习惯法。使用特有的水历,岁首在夏历九月。有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后建立三都水族自治县。历年大兴水利,使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盛产优质杉木,硫矿、煤、化肥等中小型工矿企业初具规模。中小学教育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水”,史称“水家苗”、“水家”等。人口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地。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文字称“水书”,是一种古老文字,有的为象形文字,有的是汉字的变形,倒置或横写,故又称“反书”。经济以稻作农业为主,长于种糯稻,还善于养马、养鱼等。饮食有几大特点:一是喜欢糯食,二是重视食鱼,三是爱饮酒,四是嗜食酸味。妇女服饰还较多地保留着传统特色,多穿蓝色半长衫或青、蓝、绿等色的无领大襟长衫,长过膝,无花边,喜欢佩戴银饰。纺织技艺高超,纱质精细、织工均匀、染色深透、耐洗不褪色的“水家布”百余年前即已远近闻名,刺绣和蜡染工艺也很精湛,尤以马尾绣见长。村寨大都依山傍水,住房多为干栏式木楼。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的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从夏历八月底到十月初有4个亥日,是各寨轮流过年的日子,水语称“借端”,是最重要的节日,十分隆重热闹。届时要举行赛马、跳铜鼓舞、芦笙舞等活动。此外,还有“卯节”、“额节”、“霞节”、“苏宁喜节”等节日。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鬼神。文学艺术丰富多彩,不仅能歌善舞,剪纸艺术、石雕艺术、编织艺术等也都有相当的成就。 水族自称“虽”,史称“僚”、“夷”、“水苗”、“水家”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部分居住在都匀、荔波及广西环江、南丹、河池等县境。286,487人(1982年)。操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兼通布依、苗、汉语和汉文。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传说原从岭南北上, 沿红水河、龙江入贵州。隋唐统称“溪峒蛮”,宋置抚水州, 被通称“抚水蛮”。在蒙姓酋长和封建土司长期统治下, 明清时封建领主经济发展缓慢,至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居民多同姓同族聚集成村, 仍保持原始的*议榔制度和习惯法。妇女从属于男子。使用特有的*水历,岁首在夏历九月。有不落夫家的习俗。遗存的*水书仅用于占卜。1855年(咸丰五年), *潘新简在九阡(今三都县境), 领导水族农民起义。解放后建立*三都水族自治县。历年大力兴修水利, 改善了山区饮水和农业灌溉,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盛产优质杉木,林业资源丰富。全县公路已四通八达,硫矿、煤、化肥等中小型工矿企业初具规模。中小学教育发展迅速, 各级医疗机构的建立,保障了人民健康。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省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6县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人口为406902人(2000),其中男213488人,女193414人。受教育程度:研究生35人;大学本科952人;大学专科2892人;中专7954人;高中7217人;初中58402人;小学195831人;扫盲班17572人;未上过学69001人。分布的行业:农、林、牧、渔业21115人;采掘业106人;制造业616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人;建筑业84人;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4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27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316人;金融、保险业41人;房地产业6人;社会服务业95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83人;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368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9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84人。从事的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09人;专业技术人员553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52人;商业、服务业人员427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21108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837人。水族有自己的语言,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过去曾有一种叫“水书”的古老文字,通用的单字只有100多个,仅限于宗教活动使用。通用汉文。18世纪80年代后,帝国主义势力入侵,水族地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才得到解放。水族以种植水稻、玉米等2种作物为主,兼营林木,以盛产优质的杉木而闻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