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水晶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用作工艺品和工业材料。 水晶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 (SiO2) 晶体,外观为六方柱形,集合体呈晶簇状,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比重2.65—2.66,硬度7,带有压电性、旋光性。科学家们按性能和用途,将其分为压电水晶、光学水晶、熔炼水晶、工艺水晶四类。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对海南岛矽卡岩中的大型水晶矿床进行了地质勘探。1958年,江苏发现了重达3.5吨重的 “水晶王”。20世纪60年代以来,辽宁、广西、福建、青海等地的水晶地质工作获得了重要突破。迄今全国水晶资源分布于20个以上的省区,其中压电水晶主要分布于广西、青海、广东; 光学水晶主要产于江苏、广东、贵州; 熔炼水晶主要产于贵州、广东、青海。重要的水晶矿床类型有伟晶岩型、石英脉型、砂矿型、矽卡岩型、方解石脉型等。 水晶化学成分SiO2,三方晶系,晶体六方双锥状,折射率No=1.544,Ne=1.553,摩氏硬度7,密度2.65 g/cm3,熔点1723℃。纯净的水晶无色透明,由于含微量杂质及晶体结构被改变破坏,水晶可能呈现多种颜色。紫水晶可能含杂质Fe3+和Mn;黄水晶含Fe及少量H2O;烟色、褐色至黑色的水晶可能含Al3+,也可能晶格破坏所致;粉红色的蔷薇石英含杂质Mn和Ti。水晶可能出现猫眼效应和六射星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