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水色shuise

海水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所呈现的海洋表观颜色。它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与海的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的颜色所决定。通常所看到的大面积海面颜色,除了水分子和悬浮颗粒的散射光外,还受当时的大气状况、太阳光线、海面各种物质及海底颜色的影响,称为海色。水色基本上是由散射光通过海表面向上的辐照度的光谱所决定。
清洁的大洋水中,悬浮颗粒少,粒径小,水分子和溶解物质的粒子及粒径,远小于光波波长,粒子对光的散射与纯水相似,服从于瑞利(L·Rayleigh)散射定律,即散射系数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在散射光中的短波部分散射很强,从而大洋水呈深蓝色。离近大陆海水变浅,混合强烈,海中的有机和无机悬浮物质及其粒径远大于光波波长。这些物质一方面对短波起着强烈的吸收作用,使海水向下辐照度的峰值波长愈来愈长; 另一方面,这种粒子的散射服从于米(G·Mie)散射定律,即散射系数与波长无关。在散射中波长较长的光所占的比重(如红、黄等光),明显增大。近岸海水呈蓝绿色至黄褐色。生活在海洋中不同颜色的浮游生物,当它们繁殖到相当大的密度时,也会引起水色的相应变化。例如,绿藻可以使海水水色变绿。红海之所以得名是因一种赤褐色的海藻大量繁殖而引起。1952年5月,我国渤海的黄河口至塘沽一带的海面,因淡红色的夜光藻急剧繁殖,使海水呈红色,形成了赤潮。
测定水色通常用水色计和透明度板进行。水色计是由21种颜色配置组成,分别封存在21个玻璃管中,由深蓝到黄绿直到褐色,并以号码1~21代表,号码愈小,水色愈蓝,习惯也称为水色愈高; 反之,号码愈大,水色愈低。透明度板是直径30cm的白色圆板。观测时,需在船舷的背光一侧,将透明度板沉放于最大可见深度的一半处,然后俯视透明度板上呈现的颜色,在水色计中找出与之最相近色级号码,即为该测点的水色。观测水色时要尽可能避免天空色的干扰,这样测得的水色基本上反映了由向上辐照度的光谱。
水色的地理分布:热带多呈蓝色(1~2号);温带、寒带多呈青蓝、青绿色 (3~6号);极地多呈绿色 (9~10号)。

水色

水体的颜色。决定于水对光能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以及水中的悬浮质、浮游生物颜色等。常用由21种颜色组成的水色计测定,号码越小,水色越高;号码越大,水色越低。


水色

见“地理”中的“水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