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运仪象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45 水运仪象台

我国古代大型天文仪器。宋朝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于1086年设计、1093年完成,主要由浑仪、浑象、报时装置和动力机构组成。仪象台高约12米,宽约7米,为上窄下宽呈正方锥形的木结构建筑(其中浑仪等为铜制),可以说是一座小型天文台。共分三层:顶层置浑仪,用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中层置浑象,有机械装置使浑象旋转周期与天球周日视运动一致;底层是报时装置和全台动力机构。底层南部设一木阁,又分五层,每层设门,在一定时刻有木人出来报时,为报时装置。木阁后面有一直径3米的枢轮,轮上有72条木辐,挟持36个水斗和勾状铁拨子,并附有一组杠杆装置,相当于钟表的擒纵器。枢轮东部有一组两级漏壶,与枢轮组成动力机构。当壶水注入水斗,水斗满时使枢轮向下转动;受擒纵器控制只可转过一个斗,即将变速运动转为等间歇运动,使整个仪器运转均匀。(据《新仪象法要》)复制的水运仪象台模型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050 水运仪象台

见35145条。

水运仪象台

中国古代计时器,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作。这台水运仪象台高3丈5尺多(北宋时1尺≈0.245 m,故3丈5尺多约为8.6 m),宽2丈1尺(约5.2 m),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内有一套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驱动机轮、浑象和浑仪,使它们每昼夜旋转一周,装在机轮上的昼夜机轮(即各种报时轮),每昼夜旋转一周,通过报时轮上的报时机构报时。该仪象台上的“天衡”装置(即擒纵机构),把机轮上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隙旋转运动。这是计时机械史上的一项重大创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