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坡赤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7 东坡赤壁在黄冈县境内长江北岸,因山崖的砂砾岩呈赭赤色,故名赤壁。此处风景壮丽,自古为旅游胜地。北宋文学家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来此游览,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文,生动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清康熙年间重修时,为区别于三国赤壁,定名为“东坡赤壁”。主要建筑有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碑阁及坡仙亭等。 东坡赤壁原名赤鼻矶,在古黄州(今湖北黄州市)城西门外。宋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有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东坡赤壁”。主要建筑有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碑阁、坡仙亭、酹江亭、睡仙亭、放龟亭、问鹤亭等,掩映在绿树红墙间。碑阁四壁,嵌有清光绪年摹刻的《景苏园帖》,计石一百零二方。其他亭堂之内,也多嵌有历代文人书写的木刻、碑石,集中了古代书法精华。 东坡赤壁原名赤鼻、赤鼻矶,位于城西门外长江边。赤鼻矶“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黄州府志》)。宋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间,并创作了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苏轼诗文中误将此处指为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古战场,而令其名声大增。为与三国“赤壁之战”的蒲圻赤壁相区别,清康熙年间将赤鼻矶定名为“东坡赤壁”。其背靠山崖,面临大江,风景壮美。唐诗人杜牧赞叹:“城高倚绝𪩩,地胜是楼台。”(《黄州寄李岳州》)苏轼描绘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也称此地为佳处,一再游赏。现有纪念苏轼于此创作前、后《赤壁赋》的二赋堂、立有清康熙帝《前赤壁赋》书刻的酹江亭、镌刻苏轼诗词、绘画手迹的坡仙亭,以及睡仙亭、放龟亭、留仙亭、问鹤亭、挹爽楼、碑阁等。碑阁有石102块,尽刻苏轼书法各帖于其上。 东坡赤壁在湖北省黄州市西门外,与鄂州市西山隔江相峙。原名赤鼻矶,因断岩临江下垂,形如悬鼻;又因壁为赤色,故名。或称为黄州赤壁。1000多年前就建有亭台楼阁,供人凭栏览胜。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谪贬黄州,写下前后《赤壁赋》及《赤壁怀古》而名益著。又有“文赤壁”之称,以与“武赤壁”(蒲圻三国赤壁)相区别。现建筑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主要建筑有挹爽楼、坡仙亭、留仙阁、问鹤亭、酹江亭、喜雨亭、放龟亭、睡仙亭、碑阁等。坡仙亭有东坡诗词、绘画的石刻。近年又新增苏东坡塑像及东坡陈列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