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大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大寺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大通贡钦·贴桑达吉浪。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南部,距永登县连城约7.5公里。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 ),鲁家喇嘛喜饶尼玛创建。明经堂三座,昂欠一座。最盛时僧众达一千多人。同治时,部分建筑毁于兵乱。后重建。殿宇内有《唐僧取经》、《释迦成佛》等壁画。寺内有闻思学院、上下密宗学院; 有印经院和藏文大藏经。达赖六世曾在该寺任堪布和法台。寺大部毁于1958年以后。1980年开始,渐次修复并恢复佛事活动。 东大寺日本佛教华严宗总本山。亦称“大华严寺”、“城大寺”、“总国分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位于奈良市杂司町。7世纪中叶天平年间圣武天皇仿照中国寺院建筑结构建造。后几经战火,屡次重建。其大佛殿是世界最大的木构建筑,殿内供奉的卢舍那佛像高14.25米,重380吨,是世界第二大铜佛。殿东的大钟楼建于镰仓时代,楼内有日本最重的梵钟,为国宝。天平胜宝元年 (754) 中国唐代僧人鉴真东渡日本,被迎至此寺,在大佛殿西面松林中建戒坛院供其传戒授法之用。现寺内图书馆藏有《东大寺要录》及珍贵的古文书、古写经等。 东大寺藏语称大通贡钦 ·贴桑达吉浪。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水磨沟内。藏历土羊年(1619年)鲁家喇嘛喜饶尼玛创建。盛时僧众达1 000多人,设闻思、上下密宗三个学院和木版印经院。有经堂3座,昂欠1座。保存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等经典及佛像、法器等。壁画为汉藏合成式, 表现《释迦成佛》、《唐僧取经》等内容。六世达赖曾在该寺任堪布(住持)。1958年后大部被毁,仅存昂欠一座。现已修复并恢复宗教活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大寺日本建筑。位于奈良杂司町,为皇家寺院分寺的总本寺,其中大佛殿是仿中国唐代官寺制度,作为镇护国家的总道场。745年金光明寺旧址扩建而成,俗称东大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构建筑。殿内卢舍那大佛铜像高达16 m,大佛殿宽11间,深7间。1180年毁于兵火,1190年由日本和尚和中国宋代明州匠人合作重建,1567年再度烧毁,1692年再度重建,留传至今。此次重建规模缩小近1/3,面阔、进深皆7间(57.01 m×50.48 m),高46.8 m。两侧设回廊,南向正中设楼门,北侧有讲堂,楼门外有东西两塔。 东大寺原名顺河东寺。位于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老运河西岸。是现存规模较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明初,天顺三年(1459年)重修。座西朝东,主体建筑排列在一条东西中轴线上。原有寺序、大殿、望月楼3部分,后寺序毁废,现仅存大殿和望月楼。主体建筑大殿由卷棚、正殿、窑亭3个相联的部分组成。卷棚在正殿之前,为单檐歇山式结构。进深9米,面宽20米,有十八根擎柱支撑,高8米。正殿为供礼拜诵经之所,进深23米,面宽27.5米,高26米。殿内幽深肃静,高大宽阔,气势雄伟。窑亭在正殿后,为教长领诵经文和礼拜之处。进深9.5米,面宽14.5米,高30米,是全寺最高点。设3层飞檐,自下而上逐层收减,各戟脊。垂脊出挑处,都垂挂风铃。亭顶基座以上设圆光,最顶处是攒尖式桃形饰、铜质金章。大殿西的望月楼,是建筑群中最精致的部分,两层檐下都以斗拱承托,房面由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正脊、垂脊、两山壁面,都采用各色雕有龙、云、凤、花卉琉璃瓦构成。阁楼进深6米,面宽9米,高9米。整个建筑群,规模宏伟壮观,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建筑面积为6千平方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