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书·食货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37 汉书·食货志史书。东汉班固所撰关于西汉经济的专著。分上、下篇。上篇言 “食”,下篇言“货”。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的副业布、帛的生产及货币流通。上篇中,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和战国后直到西汉的农业经济状况。并记述了汉高祖至昭帝各帝为改变经济凋敝、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肯定了对农民实行休养生息的必要性及对西汉经济繁荣局面的赞扬。批判了西汉后期出现的 “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及“天下虚耗人多相食”的现象,班固在书中明确阐述重食、足食,系统评价西汉经济政策的得失,不讳言社会矛盾,为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经济方面的经验教训,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食货志》下篇,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主张由国家掌握货币收放之权,使之调剂得当。由此,才能使物价稳定,“大贾商富,不得豪夺吾民”。该篇还评述了桑弘羊的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成败原因和利弊所在。为后世统治者治理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为后代修史树立了典范。在中国二十五史中,继《汉书》之后,均仿《汉书》而专辟《食货志》,且篇章增多。是一部有深远影响的史书。 汉书·食货志《汉书》中论述西汉经济的著作。西汉班固(生平见《汉书》条)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食”,下篇言“货”。所谓“食”是指农业生产;所谓“货”是指农家副业布帛的生产及货币流通。班固是这样解释的:“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并认为这二者是“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出发,探讨了如何做到“足食、安民”的问题。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