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省面粉厂只有7家,当年生产面粉1 036吨。到1952年,全省面粉年产量达到82 240吨。1953年,面粉加工被纳入国家计划。50—60年代,根据粮食紧张的形势,为解决供求矛盾,政府提出降低精度,提高粉率的要求,为了提高面粉的质量和产量,推广了“以水润麦,亚麦加工”的方法,效果非常明显。随着小麦调入的增加,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全省先后有10个县的粮油加工厂,利用加工玉米面的设备加工全麦粉,又在通化市建一座年产7万吨的面粉厂; 各厂还相继开展了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和生产过程连续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活动,基本实现了原料上仓,成品入库的机械化生产,面粉产量首次超过40万吨。70年代,为了解决面粉需求量愈来愈大的矛盾,省里集中财力、物力,陆续新建一批面粉厂,同时对设备陈旧、加工能力不足的老厂进行了更新改造,还对部分厂(车间)进行了改建和扩建,面粉产量达到55.6万吨。1990年,全省面粉厂(车间)已达17户,厂址分布合理,设备配备齐全,年生产能力114.6万吨,保证了市场的需要,经济效益逐步上升。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吉林省制粉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长春市中兴面粉厂和四平市第二面粉厂分别引进了英国西蒙公司和匈牙利全套等级粉加工设备,年加工小麦都在5万吨以上(表5-5-2)。
表5-5-2 1990年全省面粉厂情况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