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汉学

亦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清代亦指推崇汉儒朴学风尚,专力于训诂、辨伪的乾嘉学派,与“宋学”对称。明清之际的经学大师顾炎武,为反对明末“学者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空谈义理、心性的王学 (王阳明心学) 流弊,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通经致用”,推崇汉儒朴实的学风。清代经学家阎若璩、胡渭等继承顾炎武的考据传统,用汉儒训诂考据方法治经、辨伪,有所创获,但已失却“通经致用”的精神。乾嘉年间,惠栋、戴震等更继承和发展了汉儒的训诂方法,以汉儒经注为宗,承东汉许慎、郑玄之学,专从文字学入手,以训诂考据方法治经,并扩大到史籍和诸子,形成吴、皖二派。吴派领袖惠栋最迷信汉儒,主张凡汉皆好,统而名之曰“汉学”。著《易汉学》、《周易述》,专宗汉说,提出古训不可改,经师不可改。其弟子王鸣盛、江声等也都是绝对地墨守汉学。皖派领袖戴震主张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然后方可通经。他经通古音及名物制度,从音韵、训诂入手,直探儒家经典的义理,所著《孟子字义疏证》是乾嘉学派的重要著作。如此一来,汉学之帜遂大张。清代汉学家治学严谨,学风质朴,重实证而轻议论,于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语言文字研究及古代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考据,有较大贡献。其弊在偏于信古好儒,脱离实际,为考据而考据。

汉学

又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汉人治学,好儒信古,重字句与名物训诂考据,使学者一生“皓首穷经”,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极为繁琐。与“宋学”相对称。顾炎武、阎若璩、胡渭、惠栋、戴震等人继承汉儒治学传统,注重考据、辨伪,反对宋儒空谈心性义理之弊,由经至史、子之学,多有创获,但也有脱离实际的缺陷。分成吴、皖两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