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主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主题

指音乐主题。❶歌、乐曲的开头——主体部分的开头,大型作品还包括某一段落的开头——出现的鲜明、集中的音乐片段叫主题。作为音乐主题的片段,长短不限,但要能够表达一个基本的乐意、乐思;要具备一个相对完整的、有一定曲式基本结构意义的规模,一般常为一个乐句。音乐主题是整个作品(或段落)的概括提示。一个优秀的主题,蕴涵着全曲(或全段)音乐的艺术特点。这特点往往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情绪、性格特点,欢乐、悲伤、轻快、深沉、威壮、优美、刚毅、柔和等等;其二是体裁特点,歌谣、舞曲、进行曲、抒情曲等等;其三是风格特点,时代风格、民族(或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等。音乐主题是整个作品(或段落)发展的基础。一个优秀的主题,可以提供足够的、能加以充分发展的音乐材料和因素。所谓音乐的发展,主要或首先是主题的发展,更具体地说,则是主题所提供的音乐材料、因素的开掘与发展。主题的构成可用一种材料,这样的主题称为“单一材料的主题”;也可能用两种乃至两种以上不同性格对比的材料,这样的主题称为“对比材料并置的主题”。主题构成的材料选择,包括用单一材料还是对比材料,用怎样特点、怎样性格的材料等,都取决于作品内容表现、音乐形象刻画的要求。主题的质量于音乐作品的质量有重要意义,特征鲜明、富有表现力的歌、乐曲,有赖于由特征鲜明、富有表现力的主题发育完成。音乐主题的质量,并不表现在它的复杂程度,而在于它的音乐内涵与结构上的逻辑性。刘炽作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用的是单一材料的主题(第一句),简洁自然、平易朴实,但其内涵生动而丰富:空半拍起接四分附点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节奏律动,五声音阶级进与支撑点强调4、5度关系的相辅、7度间大波浪进行的旋律线等,鲜明地体现着活泼、优美、纯真的情绪、性格特点;亲切地叙述与歌唱性统一的抒情歌曲体裁特点;注入了蓬勃朝气的明丽的民族风格特点,质量甚高。莫扎特的《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K551),又称《朱庇特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以对比材料并置方式构成:前两小节反复强调刚劲的主音,后两小节是柔和并带叹息性的音调。其本身清晰、明洁并不复杂,但蕴涵着英雄性、抒情性,欢乐、悲伤,激进、思索等人生重大命题的显示和探求。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著名的“命运”主题,只有两个构成模进的极简练的动机。
❷“主题”还指一些作品的一个完整的部分,如变奏曲中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曲的主题,它大多为一个完整的二段式,至少是个乐段。在它内部仍然存在前面列述的那种意义的“主题”。


主题zhuti

指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包括了作品的题材所寓含的主要思想意义,又包括作家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认识与评价。因此,在概括文学作品的主题时,既不能把作品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全部思想意义或某一方面的思想意义作为主题,也不能把作家的创作意图当作主题。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往往是非常丰富的,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但必然有一个思想居于中心地位,并贯穿作品的始终,这个中心思想才是作品的主题,或称主题思想。例如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描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形象,对这个形象作家既有蔑视,更具同情。但作品的主题却并不仅仅在作家对这个形象的主观态度上。作家借这一形象控诉、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反动腐朽性质,从而也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这才是在《孔乙己》中居于中心位置的思想,是作品的主题。可见,文学作品的主题不是作家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他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作家在生活实践中,在生活素材的积累中,有些生活现象引起他特别注意,打动了他的感情。因此他就对这类现象反复观察、体验、比较、分析,从中逐渐挖掘出一种有诗意的思想,这样他就产生了将这思想表现出来的冲动,在进一步的艺术构思中,这一思想得到强化、深化、明朗化,最后在一系列艺术形象中呈现出来,这就是主题思想。


主题zhuti

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艰苦探索、经过对素材的选择、提炼所得出的结果。高尔基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他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文学论文选》)
主题既包含有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和价值,又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主观的认识和评价。它必须寓于一定的题材之中,不能游离于题材之外。主题还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点。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或创作意图的不同,相同的题材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水浒传》和《荡寇志》彼此对立的主题即可说明这一点。另外,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和艺术表现手法,也会直接影响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五四”时期描写人力车夫的作品很多,而鲁迅的《一件小事》所显示的主题却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品要深广得多。还有一种形象大于思想的现象:作品形象所显示的客观意义,在某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有时会超出作者原来对于生活的认识及创作意图。如我们今天对《红楼梦》主题的分析,有些认识就是作者当时所不可能想到的。
主题是文章(作品)的核心和灵魂,它可以把作品中不同的人物、事件、场面、细节贯穿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题一旦确定,材料的选择、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风格的确立等等都要围绕它进行。
在文艺作品中,有的主题比较单一,如一些短小的作品往往就只有一个主题。而有些大型作品,描绘的内容触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作家、艺术家对它们的感受和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常常不止有一个主题,而是有几个主题。在多主题的作品中,有一个主要主题,也称基本主题,它贯穿于整个作品并居于统摄其他主题的主导地位。
对主题这一概念还有另一种理解,即指题材的核心或作品的核心内容,如“战争主题”、“恋爱主题”等。

主题

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所提出的并且根据一定的生活素材加以揭示的问题的主要范围,是作品的艺术内容的最重要的因素。主题是通过情节、故事内容、插曲提炼出来的。例如米·亚·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的主题,是30年代原苏联农村社会主义关系的形成。德·德·肖斯塔科维奇的《第7“列宁格勒”交响曲》揭示的是原苏联人民同法西斯侵略者斗争的英雄主义主题。青春焕发的女性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尔乔涅的著名的油画《卧着的维纳斯》的主题。
应当区别开主要主题和一些次要主题,后者往往与主要主题紧密相联并且从属于它。如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除盖尔曼和丽莎的悲剧性命运的主要主题以外,还有一个埃列茨基对丽莎的难解难分的爱情的次要主题。
主题的选择和对它的解释是由艺术家的阶级的和世界观的立场,由他的制作的主题动因和目的理想决定的。主题和思想构成了作品的统一的思想主题基础。从美学上令人信服地确定主题,取决于艺术家的技巧,他的寻找最完美的形式以体现主题的才能。

主题zhuti

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塑造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叙事类作品)或主导情感(抒情类作品)。它是作家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或情感结晶,是题材的统帅和作品的灵魂。它的审美特征在于:
❶它是蕴蓄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形象体系的描绘之中;
❷它不仅包容着思想,也包容着情感;
❸具有多义性;
❹在不同文学作品中既可以是鲜明的,也可以是较含蓄的。它的形成与题材形成一样,受两方面条件制约:
❶它是生活暗示给作家的;
❷是作家对客观社会生活主观把握的创造成果。因受作家的生活实践和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意识、审美意识的制约,故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特点。

主题Zhuti

艺术理论用语。指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尤其是思想意识内涵。在通常情况下,作品的题材是主题的载体,所以,主题是比题材更重要、更本质的东西。看作品的内容如何,主要看其思想倾向、感情倾向,它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有些作品有明确的思想倾向,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等,被称为主题性艺术。有些作品很难说表现了什么思想倾向,如一张普通的山水画、花鸟画、静物画,常被某些理论家称为“非主题艺术”。实际上,任何作品都传达一定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倾向。因此,都可以说是有主题的。但是,美术作品是以视觉语言传达思想感情的,观者只能意会,很难清晰地确知。所以,美术作品的主题,常表现为不确定性的宽泛性。观者可以进行多义性的理解,这正是美术创作不同于小说、戏曲、电影等创作的一大特点。


主题Zhuti

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又有多种提法:在记叙文中叫“中心意思”、“中心思想”,在论说文中叫“基本论点”、“中心论点”,在文艺作品中又可叫“主题思想”,在我国古代则常称为“意”、“主旨”。在文章中,主题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它不但将向读者表明文章的作者对所述或所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与观点,而且规定着文章材料的取舍、语言的推敲、结构的处置,所以主题在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题虽是思想的产物,但它不是作者在冥思苦想中凭空产生的,它是对文章所使用的全部材料(或题材)内涵思想意义的一个高度概括;它不是外在的,游离于材料之外的东西,因此要避免写作中为“有主题”而强加一个主题段或主题句的现象。主题虽然来自于客观世界,但它毕竟要得到头脑的加工和改造,得到头脑对材料的反复提炼与锤炼,因此它具有主观性;在写作中,也应避免不动脑筋、事无巨细,人无主次,有闻必录的现象。对一篇文章的主题的要求是:一要正确,只有正确反映现实,表现历史的文章,才会得以流存,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使读者受到教育。二要深刻,或说是对生活的一种带有独创性的见解,“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俱无”、“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三要新颖,由于生活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文章的主题只有做到新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表现时代的精神。四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讲透一个观点;要谨访讲几件事就有几个主题,写作过程中随便更动主题,写作角度频繁变换而造成主题枝蔓,面面俱到结果是面面不到等不良倾向。

主题

是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又叫主题思想。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的题材进行体验、记忆、分析、研究、概括的过程,以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为手段而表达出来的主要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从现实的题材到作品的主题要经过把生活中的环境,人物等转换为主题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过程。这就必然体现出艺术家的文化、哲学、伦理道德、审美趣味等诸方面的修养和观念。同样的生活题材在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其深度也不尽相同。


主题

又称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 等,是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社会生活与塑造典型形象,所显示出来的、贯穿整部作品始终的基本思想。它是作家经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总结、研究以及对题材的提炼、概括、加工而得出的思想的结晶。主题思想中既包含有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同时又集中体现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其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是否真实深刻,取决于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否正确与深刻的程度。而作家自身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生活经验、生活阅历以及对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刻程度、对艺术表现手法的掌握与运用的熟练程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由于作家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创作意图等的不同,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带有鲜明的倾向性。由于作家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而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内容又各不相同,因此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题思想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在创作过程中,生活素材的取舍、故事情节的安排、典型形象的塑造、整体结构的组织、语言修辞的运用等,都应服从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一部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其主题思想必然是从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从抽象的议论中直白地说教出来。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又有基本主题、多主题、副主题之分,其中基本主题也称“正主题”,是指作品中的一个主要的主题; 多主题是指在一部作品中有两个以上的主题,这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长篇巨著之中; 而副主题则是指多主题中次要主题。

主题

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概念或概念组合。对于文献则表达其所论述或研究的具体对象和问题,即文献的中心内容。


主题

又称“主题思想”。文艺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是作家通过提炼题材形成的思想结晶,体现作家对生活的主观评价。也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的核心,亦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


主题

又称“主标题”。多行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用于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是新闻的精华所在,或是编辑认为须强调的东西。字号最大最醒目,地位最突出。通常只一行,有时也用两行或多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