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5 汤

商朝开国之君。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初为商族领袖,体恤民疾,有“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之语;选贤任能,以伊尹为相,“致于王道”,深受民众拥戴。夏末,积聚力量,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今河南睢县北),夏的联盟韦 (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国。当其征伐时,民望“若大旱之望雨也”。经11次征伐,成为当时强国,即位17年,一举灭夏,建立商朝。后世称颂为圣君。

商代开国之王。名履,亦称唐,成汤,成唐,大乙(太乙),天乙。约生活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在伊尹辅佐下,起兵伐桀,双方战于鸣条之野,终于灭掉夏王朝,建立商王朝。参见“汤伐桀”条。

商朝开国君主。子姓,多履,又有成汤、武汤、武王、天乙、成唐等称呼,甲骨文中作唐大乙、高祖乙,据说 “汤有七名而九征”。主癸之子。他的始祖是契,曾帮助大禹治水,舜以之为司徒,掌教化,并封之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自契到汤,已经传了14代,曾八次迁都,汤迁都亳。夏朝末年,商族日益强大,已具备了灭夏的条件。夏桀担心汤会危夏,于是趁汤来朝,借故将他囚于夏台 (今河南禹县境内)。汤臣立即贿赂桀的亲信,才使汤获释。汤以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整军经武,筹划灭夏。他对夏的进攻是从征葛伯 (今河南睢县北) 开始的。葛是夏王朝的附属小国,掌握了征伐诸侯的权力,又与亳都相邻,所以先拿葛伯开刀。灭葛之后,汤感到单用武力还不行,必须 “打”、“拉” 结合,才能瓦解夏的阵营。于是编造了一个 “网开三面” 的故事,声称 “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听说,都称赞汤的仁德,于是 “四十国同时归之”。同时,又采取“诛其君而吊其民” 的办法,来争取民心,所以能无敌于天下。汤先后灭掉夏桀的党羽葛、丰 (今河南滑县东南)、顾 (今河南范县)、昆吾 (今河南许昌东) 等,已具有灭桀的实力。但汤还有顾虑,于是采纳伊尹的建议,用暂停向夏进贡的方法来试探夏的虚实。桀怒,乃发九夷之师征商。汤见桀仍能调动诸侯,又马上恢复贡职。第二年,又停止进贡,而此时桀已不能指挥九夷之师了。汤见时机成熟,便率诸侯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汤即位后,吸取夏桀昏暴亡国的教训,早起晚睡,勤于政事; 轻徭薄赋,减轻剥削; 吊死问疾,赈济穷困; 安抚民心,恢复和发展生产。虽然当时连续七年大旱,但仍然保持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状况,为商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汤即位十七年而灭夏,登上王位十三年后病卒。

又称“天乙”、“成汤”、“武汤”、“武王”或“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本为商部落首领。与有辛氏通婚,任用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为灭夏积聚力量。先后灭邻国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夏的盟国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南)等。历十一战而后灭夏,建立商朝。

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及成唐等; 甲骨文中称唐、大乙和高祖乙等。始为商族领袖,后为商王朝的建立者。与有莘氏通婚后,任用伊尹及促虺为左、右相,积极治政,为灭夏创造条件。夏朝传位至桀时,因其贪于女色,不理国政,致使国力日渐衰弱,各种矛盾异常尖锐。汤见灭夏时机业已成熟,遂乘机起兵,首先攻灭了葛(今河南睢县北)及10多个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 (今河南滑县东)、顾(今河南范县东南) 和昆吾(今河南濮阳县南)等夏的盟国,致使夏王完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商汤乘胜西征,大败夏桀于鸣条之野,并一举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王朝的建立者。汤原为商族领袖。又称“成汤”、“武汤”、“天乙”。主癸之子。商族从始祖契到汤,曾先后迁居8次,到汤定居亳(今河南商丘)。夏末自孔甲始,荒淫无度,至桀时更衰。汤以伊尹、仲虺为相,又灭掉附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的与国韦(今河南滑县)、顾(今河南范县)等部落、方国。经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其后作《汤誓》伐夏,大败桀于鸣条(今河南封丘)。汤即天子之位,建立商朝。立国后,他注意以宽治民,在他统治期间,国力也日益强盛。13年后,汤卒。因其长子太丁早殇,由次子外丙继王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