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方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方朔前154—前93DongFangShuo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为人诙谐多智,常在武帝前戏谑谈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曾上书谏起上林苑,多次进言,陈说政治得失,但武帝始终以俳优视之,未予重用。
东方朔以文章辞赋闻名。其赋体散文《答客难》假设主客问答,抒发不为世用的牢骚。文中把现实与战国对比,认为战国时“得士者强,失士者亡”,而汉代“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士的出路完全取决于统治者,贤于不肖,没有区别,“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文章议论纵横,酣畅淋漓,有力地揭示了封建大一统局面下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批判了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后代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韩愈的《进学解》,都模仿了它的形式。东方朔又有《非有先生论》,文中借非有先生之口,阐发“谈何容易”的感慨,启发统治者开听纳谏,也流露出贤士不遇之悲。他的《上书自荐》和《谏起上林苑》也是历来传诵的两篇散文。此外,还作有骚体赋《七谏》,是模仿楚辞的作品。由于他性滑稽,喜谈笑,后世一些志怪小说如《神异经》、《十洲记》等,都托其名而流传。
明张溥辑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东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人。西汉文学家。武帝时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其为人诙谐多智,常在武帝前戏谑谈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曾上书谏起上林苑,多次进言,陈说政治得失,武帝始终以俳优视之,未予重用。东方朔以文章辞赋闻名。其赋体散文《答客难》,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抒发不为世用的牢骚。《非有先生论》借非有先生之口,阐发“谈何容易”的感慨,启发统治者开听纳谏,也流露出贤士不遇之悲。他的《上书自荐》和《谏起上林苑》也是历来传诵的两篇散文。明代张溥辑有 《东方太中集》,收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东方朔

民间所敬之神。多为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主角,虽未曾修道,也被视为神仙。其人为西汉武帝侍臣,善诙谐,好作惊人之语,故《汉书》本传称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论衡·道虚篇》以其为道人,姓金氏。《风俗通义·正失篇》又以其为太皇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春秋越时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意其神圣能兴王霸之业,变化无常。之后,风后、务成子、范蠡都成了老子的化身,留给东方朔的便是太白星精或岁星精,并为其编造出家系、父母,谓其父张夷,字少平,母田氏女,累年寡居,梦一人自天而降压其腹,因以怀孕,徙居代郡东方里,五月朔旦生其身,遂名以东方朔,字曼倩。《历代神仙通鉴》又以其为庄子后身。《博物志》、《汉武故事》等书,都记其偷西王母蟠桃的故事,故后世多以其为王母的侍臣。

东方朔前154~前93

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时,征求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武帝召见封为郎,后来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东方朔博览群书,知识丰富,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经常在武帝面前谈笑取乐。他很善于察言观色,敢于直言进谏。当时武帝好大喜功,生活奢侈,东方朔曾上书反对武帝修上林。他很有政治头脑,对于富国强兵也曾出谋划策。但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里,辞赋家不是正统儒生,地位低,武帝不过把东方朔看做俳优一样的人物,在政治上并未重用他。他内心的抑郁不平就从作品中表现出来。他写了《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述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答客难》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说在汉武帝的大一统时代,“贤”与“不贤”没有区别,自己有才而无从施展,流露出一种不平之气。《非有先生论》写了非有先生劝谕帝王虚心纳谏的事,有很深的寓意。他另有骚体赋《七谏》,但没有多少新意。他的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比如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均受其影响。东方朔后有文集2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东方先生集》。

东方朔

见“文学”中的“东方朔”。


东方朔前154? —前93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早年学诗、书、剑、兵法,后自荐入朝,任武帝太中大夫。性诙谐讽刺,有正义感,能直言切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散文赋,均以主客问答形式,寄寓讽谏之意。前者发泄了个人牢骚,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事实。原有集二卷,多亡佚。明人辑有《东方大中集》。

东方朔

东方朔前154~前93

西汉滑稽大臣, 文学家。平原厌次 (今山东惠民)人,字曼倩。武帝时以上书,召待诏。由于他应声辄对,变诈缝出,武帝爱幸,遂为常侍郎。谏阻建上林苑,奏《泰阶》之事,拜太中大夫给事中。尝小遗殿上, 以不敬免为庶人, 复为郎中。曾阻止窦太主男宠董偃入宣室,使之宠幸口衰。他为人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不见用,因著论《答客难》, 已又著《非有先生论》。他善于辞赋,著作甚多,此二篇最善。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托名于他的作品也很多,如《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

东方朔前154~前93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阳信)人。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给事中。在宫廷中处于弄臣地位,但也有些正义感。著文20篇,今散佚不全。著名者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答客难》以设为问答的形式,写出士人任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可怜地位,诙谐中饱含着士人的辛酸及对帝王的讽刺,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满腹牢骚。后人扬雄、班固、张衡等多有拟作。《非有先生论》首以。“谈何容易”发起议论,继之以三个“故曰谈何容易”作为分层小结,构思颇为巧妙。二文在赋史上形成独具一格的散文赋流派。

东方朔

西汉文学家。生于公元前154年,卒于前93年。平原厌次(今山东省惠民)人。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两篇散文赋为其代表作。另有骚体赋《七谏》1篇。史书录有《东方朔》20篇、《东方朔集》两卷,均已散失。

东方朔前154—前93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县东北三十里)人。汉武帝初即位,下诏征举方正、贤良之士,朔上书自荐,对自己的才识毫不讳言:“臣朔少央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武帝壮其言,命待诏公车,久之,被封为常侍郎,又任过太中大夫等职。武帝曾问他,比董仲舒、公孙宏、司马相如辈如何,朔答道:“朔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当时朝廷多事,文人多奉使四方,独他与枚皋、郭舍人在武帝左右,以漫嘲诙谐为娱乐。故时人称他们为滑稽家。相传朔常因诙谐而得到武帝赏赐,便用以置妾侍。日久厌弃,便把妾侍赠人,再买新妾。他能闹中取静,自谓:他人隐居,均在山林,独他却隐居在金马门中。他的行动和思想既然这样浪漫,于是后人就把种种诞漫之谈附蓄到他身上,并衍生出许多关于他的奇异传说。题朔撰的书有《神异经》与《海内十洲记》,体例均仿《山海经》,然略于山川道路,而多载诡异之物,间有嘲讽之辞。鲁迅以为朔虽以滑稽名,然诞漫不至此,所以断为伪作。(见《中国小说史略》)朔以不得重用,故作散文《答客难》以自慰,又有《非有先生论》,也是用以自喻的文章。还有《封泰山》、《责和氏璧》、《从公孙宏借车》等20篇。名作《七谏》1篇为赋体,为《汉志》所未载。

东方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