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方朔画赞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方朔画赞碑

唐*颜真卿楷书碑刻。原碑在今山东陵县。碑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12字。刻了天宝十三载(754)。宝晋斋本《东方画赞》,传为王羲之小楷,颜真卿变小字为大字,易清朗俊秀为刚劲雄强,可谓师古而不泥古。书法严整峭拔,雄健磅礴,宋苏轼论曰:“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东坡题跋》卷四)

东方朔画赞碑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立,在山东省陵县城内。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碑》。晋夏侯谌撰,颜真卿书,楷书体。碑文书法雄健浑厚,为颜碑中的珍品,历受称誉。宋苏轼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此碑的书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其时安禄山叛迹已显,为探刺平原郡的防务情况。他以游历为名,派人调查。当时出任平原郡太守的颜真卿将计就计,一面募兵储粮,坚壁守备,一面泛舟饮酒,作松懈状,麻痹安禄山手下的人,他在同安禄山使者游东方朔故里时,见原碑残缺漫漶,就亲书赞文,重刻石碑。后来安禄山举兵叛乱时,河朔尽陷,唯平原坚守如故。

东方朔画赞碑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刻立。碑原立于陵县神头镇东方朔祠庙内,后移入陵县政府院内砌亭保存,现藏陵县文化馆。碑长方形,高246厘米,宽88厘米,厚25厘米。四面均刻字,碑阳、碑阴各15行,左右两侧各3行,每行30字。碑阳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横书12字。碑文为西晋夏侯湛撰。夏侯湛之父夏侯庄任乐陵太守时,湛自洛阳来此省亲,游东方朔祠庙,见东方朔遗像有感而撰此赞文。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德州刺史韩思复刻石建碑。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颜真卿任平原太守,因见韩思复所建碑满生苔藓,文字漫漶难辨。故重新勒石书写碑文,并自撰书碑记刻于碑阴及两侧。碑阴额篆“有汉东方朔先生画赞碑阴之记”横书13字。碑文即记述重新勒石刻碑的原因、经过等事。此碑书法严正峻峭,浑厚雄健,气势磅礴,神态端庄。宋代苏轼认为“颜鲁公生平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心”。实为我国古代名碑之一,对研究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