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德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沈德潜1673—1769Shen Deqian

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佳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归里。
沈德潜是继王士禛之后的诗坛盟主,作诗取法汉魏盛唐,论诗提倡“格调”,推崇“温柔敦厚”的诗风。极力称赏明代前后七子,并承袭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这是很典型的“正统”诗论。其诗有“台阁体”的特点,内容有歌功颂圣之作,一般不脱模拟,成就甚微。但部分诗歌反映了民生疾苦,也还值得重视,如《制府来》、《晓经平江路》、《后凿冰行》等。沈德潜编有一些诗选,其中的评语指陈得失,辨析源流,体现了其论诗主张,在品评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有一些精辟见解。
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编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清诗别裁集》。

沈德潜1673—1769

清代诗人、诗论家。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卒时赠太子太师。他是叶燮的学生,但其诗论在一些根本问题上,背离了老师的精神。沈德潜是清初“格调说”的代表,是继王士禛之后的诗坛盟主,作诗取法汉魏盛唐,论诗讲求体格声调,推崇“温柔敦厚”的诗风。极力称赏明代前后七子,并承袭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这是很典型的“正统”诗论。其诗有“台阁体”的特点,内容有歌功颂圣之作,一般不脱模式,成就甚微。但也有一些诗歌反映了民生疾苦,如 《制府来》、《晓径平江路》、《后凿冰行》等。由于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有较高的地位,所以对当时诗坛影响颇大。他深得乾隆赏识,乾隆每次巡游江南,必给他“加一官,赐一诗”。沈德潜是一位著名的选家,编选了 《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诗歌选本。在实际的选诗、评诗中,他的眼界比较开阔,并不完全拘囿于自己诗论的宗旨,许多优秀作品都被选入,对诗歌艺术,也有不少独创性的见解。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存世,论诗著作有《说诗晬语》。

沈德潜1673—1769

清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但不尊叶“合为时而作”的主张,倡“格调说”,守“温柔敦厚”的正统“诗教”,又与袁枚等性灵派论战,影响当时整个文坛。其诗多歌功颂德,又有模拟汉魏、盛唐倾向,有“台阁体”之称。间亦有反映人民疾苦之作。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清代诗人、诗论家。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卒赠太子太师。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论诗标举“格调”,主张“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所谓“性情”,指“温柔敦厚”、“怨而不怒”之情,所谓“论法”,指摩取古法,讲求格律声调,对当时诗坛影响甚大。其诗多为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反映了民生疾苦,风格亦较朴实平正,如《夏日述感》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