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
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上出现问题,东欧各国发生的急剧变化: 革命形势逆转和社会主义制度瓦解。
二战后,东欧国家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政权。这些国家均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本国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造。虽然这样做使国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它延缓了各国的发展,给各国造成了一系列困难,经济发展落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面,同时,前苏联在国家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党际关系上采取了 “家长式” 的作风,出现了极不正常的情况,在东欧各国引起普遍不满情绪。历史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国家间、党际间的关系,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50年代中期以后,东欧各国先后掀起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浪潮。但是,由于改革的不深入或中断,进入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加之本身的 “和平演变” 渗透和前苏联的影响,东欧各国的改革方向出现偏差,引发了80年代末的政治大动荡和最终的演变。这些国家大多已不同程度地走上了非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政治方面,他们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在经济方面,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推行私有化政策; 思想文化方面,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推行意识形态多元化; 在外交方面,大多实行亲西方的政策。总之,这些国家从国名、党名,到政治、经济、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实质的演变。许多国家的党发生了分裂,甚至自行解散,纷纷失去了执政地位。许多国家也发生了分裂。各国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衰退。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西方国家推行 “和平演变” 战略,加紧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是东欧演变的主要外因。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策反颠覆、武装干涉等手段与 “和平演变”,历来是西方资产阶级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手法。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利用缓和的国际形势,利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机,加紧推行 “和平演变” 的全面攻势; 重视意识形态的力量,加紧搞攻心战、宣传战,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 “思想战争”;实行 “鼓励改革” 的战略,“利用经济力量来取得政治效果”,诱迫社会主义改革方向;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培植、支持、收买反对派和寻找代理人; 千方百计与社会主义国家争夺青年,不惜工本地做思想灌输和拉拢腐蚀工作; 甚至直接进入东欧大力扶持反对派,给予政治、经济支持,为其出谋划策,帮助其竞选,夺取政权。
前苏联的影响对东欧演变引起了西方所起不到的作用。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的所谓的 “新思维” 和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东欧国家有很大影响。而前苏联要求东欧各国进行符合其 “新思维” 的 “改革”,甚至直接插手东欧各国内部事务的作为,更促进了东欧的演变进程。
东欧演变还有着深刻的多层次的内因:
(1) 经济建设没有搞好。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束缚,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导致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率高,外债负担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导致了广大群众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信心的政治信仰危机。这正是反对派滋生的基础。
(2)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没有搞好。由于长期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导致在共产党被赶下台的关键时刻,大多数群众采取了冷淡和旁观的态度,甚至不仅没有起来保护共产党,相反还跟着反对派走。
(3) 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东欧各国长期以来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又未建立起高度团结统一的领导核心,因此,不仅平时对建设和改革领导不力,到了社会动乱的关键时候,还出现分裂,失去了制止动乱的能力。由于党的建设没有搞好,官僚主义盛行,党风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党组织逐渐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4) 社会主义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东欧各国的改革普遍走了一条从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走向否定阶级斗争,从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走向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实行党政分开走向取消党的领导作用,从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走向实行私有化,从力图摆脱苏联控制走向完全投入西方的怀抱,从批判历史上的错误走向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等有违改革初衷的错误道路。
东欧演变的教训是深刻的,其最重要的是:
(1)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足够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和吸引力,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勤政廉政,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具有战斗力,才能顶住各种反共势力的攻击,使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