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治安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治安策亦称《陈政事疏》。西汉贾谊撰。《治安策》之名为后人所加。文帝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欲有所匡建,乃上疏陈治安之策。据《汉书·贾谊传》: 其大略曰: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编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固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建议限制并削弱诸侯王势力,割地定制,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抵抗匈奴侵扰,使天下之民归农务本等。文帝从其议,分齐为六国,分淮南为三国。 治安策亦称《陈政事疏》,西汉贾谊著。《后汉书·贾谊传》全文引录。建议汉文帝“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要求削弱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礼法并用,认为“仁义厚恩”和“权势法制”是统治者的芒刃和斤斧,“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并以人的衣食条件解释社会治乱和人的荣辱观念,指出“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还提出重农抑商,使民“归之农,皆著于本”以及抗击匈奴贵族攻掠等较为符合当时实际的政策。后收入《贾谊集》。 《治安策》汉贾谊撰。此文从维护汉代的中央集权,寻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向汉文帝提出了限制削弱藩王势力的主张。文章劈首以“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诸侯强大,则必与天子成相疑之势)领起,并征引汉初定之后接连发生的同姓王与异性王谋反的十余件事实,支持这一论点,作者的观察敏锐,分析透彻,笔锋犀利,言辞迫切,读来令人惊心动魄,出一身冷汗。以下,文中又以解牛为喻,提出了天子对诸侯不能一味迁就,而须恩、威并施:“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钝)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思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从而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意。此句是全篇的纲领。以下议论,又从正面论述此法可能产生的功效,贾谊此论,对汉代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出他的政治远见;文章善于剖析,注重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特色,也对汉代的学术界、文学界影响深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