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华寺石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法华寺石窟位于小桃花村后洛阳山崖壁上。山麓原有法华寺,建于唐末南诏时代,现已不存。石窟雕像为宋代大理国段氏遗物,依山崖石壁凿成,共25窟。其中南崖龛内一尊卧佛,长4.16米,一手枕头,一手抚膝,袒胸跣足,侧身曲肱横卧,神态怡然安详。东峭壁石龛,分上、中、下三排雕凿着十八罗汉,罗汉大小、姿态各异。其下有后人题刻“晚照”二字。此外还有“文殊苦行”、“牧女献乳”、“青牛负经”等石窟。石窟造像雕技娴熟,刀法细腻,人物形象温顺虔诚,青牛形体强壮健美,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数不多的石窟艺术珍品之一。 法华寺石窟云南石刻艺术宝库,位于云南安宁县城东5公里洛阳山石崖上。约开凿于大理国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共25窟,最大造像是横卧于南崖龛内的卧佛。卧佛作曲肱而枕,半睡,袒胸赤足。造型匀称,刀法古朴。十八罗汉刻于东南面峭壁上,其中一尊已被毁坏。罗汉排成上、中、下三层,行距不整,造像大小及姿态面貌各异,面部表情生动。还有“文殊苦行”、“牧女献乳”等石雕,刻工刀法极为纯熟。《滇南杂志》、《南诏通纪》中皆载有其雕刻经过等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