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63 法经

战国时魏相李悝编纂的法典。为中国首部封建法典。已佚。《晋书·刑法志》:“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囚)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以为 ‘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唐律疏议》亦存其篇目,桓谭《新论》中有片断记载。其“盗”指对财产的侵犯;“贼”指侵犯人身;“捕”为逮捕; “囚”为断狱;杂法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 具法是规定刑罚加减的法律。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包含在内,是以刑法为主的诸法合体的法典。对后世封建法典影响深远。

法经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在魏国实行变法。李悝不仅在经济、政治方面实行改革,而且在法律方面,总结了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立法的经验,集其大成,编纂了 《法经》,约在周威烈王十九年 (前407年) 颁行。据 《晋书·刑法志》 和 《唐律疏议》 载,《法经》共分六篇,分别为:盗法、贼法、囚 (网)法、捕法、杂法和具法。该法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作为它的指导思想,故其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盗、贼须举劾、逮捕,故著囚(网)法与捕法,作为惩治盗贼的法律;杂法是处罚盗、贼之外的,如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逾制等犯罪行为的法律;具法则是在适用刑罚时,关于加重或减轻的法律。《法经》六篇不仅包括有关犯罪、刑罚及刑罚的适用原则等内容,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业已形成一部具有刑法典性质的法律文献。商鞅变法时,商鞅在秦国传授法经,改“法”为“律”。秦律及汉律皆是在《法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书已佚,部分内容存于西汉桓谭所著《新论》之中。《新论》在南宋时也已散佚。明代董说著《七国考》一书,曾引《新论》中的有关 《法经》 的内容,是否可信,尚未有定论。

法经

❶战国时魏文侯相李悝编撰的刑法著作(一说为刑法典)。约成于周威烈王五十九年(公元前407年)。总结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的刑事立法经验。分盗法、贼法、囚(一作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原文失传。汉桓谭《新论》、《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中都有记载。《汉书·艺文志》有李子32篇,列法家之首,原注以为李悝所撰,但无《法经》之名。清代黄奭《汉学堂丛书》中所撰《法经》通说为伪书。
❷北周宣帝时所制定的法典,已失传,内容无可考。

《法经》

中国历史上第1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为战国时魏文侯相李悝(?~约公元前395)编纂,约成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全书共6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原文早已失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