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郎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法郎区以法国法郎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集团。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法国控制区内国家与世界其他货币集团抗争的工具。参加国主要是法国及其殖民地和托管区。特征是:各国货币钉住法郎;贸易和非贸易用法郎结算;资金转移不受限制;黄金和外汇集中于法国;并实行共同的“财政金融政策”。目前法郎区仍是法国同其他成员经济联系的重要渠道。 法郎区法国控制的以法国法郎为中心的排他性货币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成员包括法国及其当时的殖民地和托管地。其特征: 区内各国或地区的货币同法国法郎保持固定比价; 区内贸易与非贸易用法国法郎结算和支付; 资金在区内流动一般不受限制; 各成员国黄金外汇储备集中在法国保管,并实行所谓“共同财政金融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属殖民地、托管地纷纷独立,其中一些退出法郎区,但多数仍留在区内并缔结有关协定。现在法郎区除法国本土、海外省和海外领地外有: 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贝宁、尼日尔、多哥、喀麦隆、乍得、中非、加蓬、刚果和马里等。法郎区内流通的除法国法郎外,还有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中非金融合作法郎、太平洋金融共同体法郎和马里法郎。它们各自按不同的固定比价自由兑换法国法郎,并可与法郎区以外的货币自由兑换。法国同区内其他成员的联系,目前除包括一些货币方面的安排外,还包括预算支持、技术援助和商品出口津贴等。现在法郎区仍是法国维持同前属殖民地、托管地之间的传统联系的重要途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