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波茨坦会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波茨坦会议Bocitan huiyi

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会议。1945年5月欧洲战争结束后,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英、苏三国赖以结盟的基础逐渐削弱,矛盾日益尖锐。但日本尚未打败,三国仍需协调行动继续保持合作。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和斯大林遂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晤。会上斗争激烈,杜鲁门将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告之斯大林以向苏联示威。经过妥协,会议取得如下成果: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武装,解散纳粹组织,分散德国经济,消灭德国作战潜力,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德国的政治生活,并确定了赔偿办法;承认波兰临时统一政府,初步确定波兰西部边界为奥得—尼斯河,但泽和东普鲁士南部划归波兰;东普鲁士北部和哥尼斯堡划入苏联;苏联重申对日作战的承诺。此外,会议还就成立外长会议,准备对意、匈、保、罗、芬的和约达成一致协议。会议最后通过了《苏、美、英三国柏林会议议定书》和《柏林会议公报》。此次会议及时调整了三大盟国的关系,维持了英、美、苏的同盟,解决了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一系列迫切问题,巩固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有利于加速对日战争的结束。为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基础。会后美、英与苏联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波茨坦会议Bocitan huiyi

1945年美、英、苏3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会议。1945年5月欧洲战争结束后,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在望,美、英、苏赖以结盟的基础逐渐消失,矛盾日益尖锐。但对日作战尚在继续,美国仍需苏联参战以减少牺牲。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后由艾德礼接替)和斯大林遂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晤。会上斗争激烈,杜鲁门将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告之斯大林以向苏联示威。经过妥协,会议取得如下成果:确定了占领和管制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武装,解散纳粹组织,审判战犯,分散德国经济,消灭德国作战潜力,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德国的政治生活以及具体的赔偿办法;承认波兰临时统一政府,初步确定波兰和德国以奥得——西尼斯河为界,但泽和东普鲁士南部划归波兰;东普鲁士北部和哥尼斯堡划入苏联;苏联重申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此外,会议还就成立中、苏、美、英、法5国外长会议准备和约达成一致协议。会议最后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柏林会议议定书》和《柏林会议公报》。此次会议及时调整了3大盟国的关系,维持了英、美、苏的同盟,就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巩固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有利于加快对日作战的进程。会后,美英与苏联的矛盾和斗争进一步尖锐。

波茨坦会议上的艾德礼、杜鲁门和斯大林(左起)

波茨坦会议

又称“柏林会议”。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3国首脑和外长为处置德国和解决有关欧洲问题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的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会议期间,中、美、英3国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邱吉尔 (7月28日以后由新任首相艾德礼接替) 以及三国外长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的会议,又称柏林会议。会议的召开正值德意法西斯相继覆灭和日本法西斯即将彻底崩溃之际,会议就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德国战争赔偿、波兰西部边界、对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政策、哥尼斯堡地区割让给苏联、盟国对日作战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签署了柏林 (波茨坦) 会议协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主要内容有: 设立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敌国和约; 确定对德管制的政治原则和经济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组织德国经济,将着重于农业及国内和平工业,占领期间,德国应被视为一个经济单位; 以迁移德境苏占区物资及适当的在国外的德国资产满足苏联所提的赔款要求,美、英以及有权获得赔偿之其它国家的赔偿要求,由西方占领区及适当的在国外的德国资产予以满足,苏还可自西方占领区获得一定比例的赔偿; 在波兰西部边境未最后决定前,奥得河——西尼斯河一带,包括东普鲁士一部分和但泽,均由波兰政府管辖。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于7月26日发表了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邀请中国参加的《美中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

杜鲁门总统、艾德礼首相和斯大林部长会议主席于1945年7月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一次会议。7月 26日发表的宣言包括下列内容: 日本如不立即投降,同盟国将给予日本毁灭性的打击,发动战争的日本领导人的权势和影响将被消除; 日本将被占领,直到成立新的和平政府时为止; 日本必须解除武装,战争罪犯应受审判; 日本应保证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思想自由和包括民主原则在内的各项基本人权; 允许日本发展和平时期工业,以生产的物资作为战争赔偿。宣言最后重申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宣言重申了开罗宣言有关领土的规定。第二天,日本政府广播宣告拒绝接受投降条款,但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以后,盟军已没有必要再向日本本土进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