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泰山在泰安市北部。五岳之一,因地处东方,故称东岳。主峰天柱峰海拔1524米,挺然耸立。由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雄伟庄重,景色秀丽。历代帝王共有72君来此登临封禅朝拜,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居全国名山之首。登山路线自岱宗坊至南天门,全程9公里,有石阶6293级,沿途景点目不暇接。登上岱顶可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1983年泰山空中索道通车。岱庙在泰山南麓,为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举行盛典之地,为泰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内有天贶殿、铜亭、铁塔、碑刻等。泰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泰山旧时对妻之父的称谓。即 “岳父”。参见 “岳丈”。 泰山岳父的代称。关于这一称呼的来历,《晁氏克语》中记载了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泰山有一座丈人峰,因民间俗称岳父为“丈人。”因此又以泰山称呼岳父。第二种说法认为,唐开元十三年,皇帝封禅于泰山,为表示庆贺,三公以下官员,例迁一阶。当时的封坛使为张说,他利用工作之便,使自己的女婿郑镒从九品升为五品,并允许郑着品位极高的大红色服装。封禅之后,皇帝大宴群臣,发现从未见过面的郑镒,忙向左右询问缘故,无人敢答。在场助兴的伶人黄蟠绰讽刺道:“此泰山之力也。”此后人们便把岳父称为“泰山”,而将岳母称为“泰水”,而将妻子的叔伯辈统称为“列泰”。这一称呼沿用至今。 泰山Taishan古代又称岱山。五岳之东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华北大平原东缘的齐鲁丘陵上,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主峰玉皇顶海拔1 545米。泰山为五岳之首,自秦始皇、汉武帝直到明清,历代帝王都到这里封禅祭祀。“登泰山而渺天下”,千百年来,泰山在人们心目中是雄壮、庄严的象征。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吟咏题刻,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有“露天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之称。山下的岱庙殿宇庄严、石碑林立,此外还有普照寺、碧霞祠、经石峪刻石、灵岩寺等名胜古迹。“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玉皇顶、日观峰、月观峰、石坞松涛、鹰愁涧、龙潭瀑布等是泰山的著名景点。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现已在游览点修建缆车。 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县境内。古称岱山,又名岱宗,为中国五岳之首。海拔1524米,最高峰玉皇顶又叫天柱峰。名胜古迹遍布全山,与自然美景和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泰山独有的特色。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是泰山的四大奇观。名胜古迹以岱庙、经石峪和灵岩等处最佳。
泰山古称“东岳”。为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在泰安县境内。山势巍峨,高大雄伟,最高峰玉皇顶(1524米)。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盛誉,为中国名山之一。参见“旅游学”中的“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也称岱山,为五岳之首,海拔1545米。古代历代帝王均到此祭天。泰山气势雄伟,峰峦峻峭,景色壮丽,山间险峰奇石、苍松流泉、宫观祠阁、摩崖题刻等遍布其间,是一幅自然与历史的卷轴。泰山的主要景点有岱庙、王母池、斗姥宫、经石峪、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碧霞祠、岱阴,白龙池等等,摩岩石刻更是数不胜数。历代文人墨客,游泰山者不乏其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更是描绘了泰山的雄奇。登泰山看日出,是游览者的美好向往。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五岳之一。因地处我国东部,故称东岳,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盘踞在济南历城、长清,泰安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在泰安市北,海拔1524米。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景色壮丽,气象万千,为我国名山之首。据史料记载,历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此朝拜,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文人墨客也多来此探胜访古,瞻仰雄姿。孔子登临谓之曰“登泰山而天下小”。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对松山、仙人桥、瞻鲁台、扇子崖、孔子登临处,五大夫松、六朝松、望人松、龙潭瀑布、云桥飞瀑、三潭迭瀑等。登临岱顶,可观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景观。泰山不仅是著名的山岳公园,又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有王母池、岱庙、红门宫、斗母宫、南天门、碧霞祠、普照寺、五松亭,孙中山奉安碑、冯玉祥墓等古建筑20余处,天胜寨、九女寨、凌汉峰等农民起义遗址。题字刻石比比皆是,有国内最古的文字刻石之一《秦二世泰山石刻》。称为“榜书之宗”、“大字鼻祖”的经石峪《金刚经》石刻,唐玄宗御书《纪泰山铭》摩崖石刻。1983年9月由中天门至南天门开通空中索道。 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为泰山,为五岳中的东岳。海拔1545米,次于华山和恒山,为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泰山又被推为五岳之长。古代帝王登基时,每逢太平年,就要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拜天地。据传夏商周三代就有七十二个君王来此祷告。从秦始皇帝五祭泰山之事才始见于记载。历史上泰山封禅最为隆重的要数汉武帝和唐玄宗。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叫做封。在泰山之下的小山地除地,报地之功叫作禅。东封秦山,在汉唐是太平盛世的壮举,因此极为隆重。这样就为泰山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古胜迹之多可居全国名山之首。 全山共有五个游览区,登山路线分东西两路到中天门汇合,直达山顶,总路程九公里,61293个石级。泰山地势较缓,只是从中天门上山顶必须经过十八盘,盘道陡峭险峻,如天梯垂悬,是较险的地方,十八盘中间有个升仙坊,传说游人经过此地即可升仙。盘道尽头是南天门,离泰山极顶仅一公里。现泰山顶上有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像的祠庙。极顶为天柱峰,建有玉皇殿,故又名玉皇顶。殿外立有无字碑,据考证是汉武帝或汉章帝东封泰山时所立。泰山顶上有四大奇观: 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日观峰为观日出之处,峰北侧有一巨石悬空探出,名为探海石,又称拱北石。玉皇殿东有观日亭,西有望河亭,都是观览四大奇观的地方。 举行封禅大典的岱庙在泰安城内,是一组宫殿似的古建筑。从秦汉以来就在此建设宫殿,后来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增修,面积达96500平方米。主殿名为贶殿,殿壁上绘有东岳泰山神出巡的壁画,名 《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据说是宋代作品。岱庙后院的铜亭、铁塔为明代所建,是范铜、铸铁工艺的精品。岱庙中亦有众多名家的碑刻,现存151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二世的泰山石刻和东汉张迁碑等。秦二世泰山石刻是由李斯用小篆书写的胡亥诏书,刻石而成。该碑原立于泰山顶玉女池旁,有220字,宋刘跂临摹碑文时,尚存146字,到明代嘉靖时只剩下29个字。乾隆五年被火烧毁,后又在玉女池发现残石二片,仅存十字。秦始皇时,本有不少石刻,如峄山碑,之罘、琅琊台等地的刻石,但都不是原物,只有这两片泰山石刻残石是原刻,也是我国保存下来最古的文字石刻之一,其字体秀奇瘦劲,质地雄壮,所以异常珍贵。张迁碑全称为 《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记张迁的政绩,由张迁的故吏韦萌等刻石。立于汉灵帝中平三年,字体方整朴厚,是著名汉碑之一。其他还有东汉衡方碑,西晋孙夫人碑、唐代神宝寺碑等碑刻,各种书体和名家风格应有皆存,堪称我国碑刻艺术的宝库。 泰山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悠久的历史沿革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从唐玄宗封禅的御道登上泰山,飘飘然有出世成仙之想,写下了六首 《游泰山》 诗,其中有三首描写登上日观峰凭眺所见的壮丽景色。其五说: “日观东化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凌绝历。” 诗人在泰山极顶上放眼四望,碧空万里,云海翻腾,千峰攒簇,黄河如带,不禁神彩飞扬,激起了超出于天地之外的壮逸情思。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留下了关于泰山的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泰山以其奇丽的景观和丰厚的历史遗产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游客,这大大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加强了当地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但人们在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切切不要忽视加强泰山的环境保护措施,使这座古老的名山永远展示清新绚丽的风貌。 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为泰山,为五岳中的东岳。海拔1545米,次于华山和恒山,为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泰山又被推为五岳之长。古代帝王登基时,每逢太平年,就要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拜天地。据传夏商周三代就有七十二个君王来此祷告。从秦始皇帝五祭泰山之事才始见于记载。历史上泰山封禅最为隆重的要数汉武帝和唐玄宗。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叫做封。在泰山之下的小山地除地,报地之功叫作禅。东封泰山,在汉唐是太平盛世的壮举,因此极为隆重。这样就为泰山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古胜迹之多可居全国名山之首。 全山共有五个游览区,登山路线分东西两路到中天门汇合,直达山顶,总路程九公里,61293个石级。泰山地势较缓,只是从中天门上山顶必须经过十八盘,盘道陡峭险峻,如天梯垂悬,是较险的地方,十八盘中间有个升仙坊,传说游人经过此地即可升仙。盘道尽头是南天门,离泰山极顶仅一公里。现泰山顶上有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像的祠庙。极顶为天柱峰,建有玉皇殿,故又名玉皇顶。殿外立有无字碑,据考证是汉武帝或汉章帝东封泰山时所立。泰山顶上有四大奇观: 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日观峰为观日出之处,峰北侧有一巨石悬空探出,名为探海石,又称拱北石。玉皇殿东有观日亭,西有望河亭,都是观览四大奇观的地方。 举行封禅大典的岱庙在泰安城内,是一组宫殿似的古建筑。从秦汉以来就在此建设宫殿,后来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增修,面积达96500平方米。主殿名为贶殿,殿壁上绘有东岳泰山神出巡的壁画,名 《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据说是宋代作品。岱庙后院的铜亭、铁塔为明代所建,是范铜、铸铁工艺的精品。岱庙中亦有众多名家的碑刻,现存151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二世的泰山石刻和东汉张迁碑等。秦二世泰山石刻是由李斯用小篆书写的胡亥诏书,刻石而成。该碑原立于泰山顶玉女池旁,有220字,宋刘跂临摹碑文时,尚存146字,到明代嘉靖时只剩下29个字。乾隆五年被火烧毁,后又在玉女池发现残石二片,仅存十字。秦始皇时,本有不少石刻,如峄山碑,芝罘、琅邪台等地的刻石,但都不是原物,只有这两片泰山石刻残石是原刻,也是我国保存下来最古的文字石刻之一,其字体秀奇瘦劲,质地雄壮,所以异常珍贵。张迁碑全称为 《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记张迁的政绩,由张迁的故吏韦萌等刻石。立于汉灵帝中平三年,字体方整朴厚,是著名汉碑之一。其他还有东汉衡方碑,西晋孙夫人碑、唐代神宝寺碑等碑刻,各种书体和名家风格应有皆存,堪称我国碑刻艺术的宝库。 泰山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悠久的历史沿革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从唐玄宗封禅的御道登上泰山,飘飘然有出世成仙之想,写下了六首 《游泰山》诗,其中有三首描写登上日观峰凭眺所见的壮丽景色。其五说: “日观东化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凌绝历。”诗人在泰山极顶上放眼四望,碧空万里,云海翻腾,千峰攒簇,黄河如带,不禁神采飞扬,激起了超出于天地之外的壮逸情思。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留下了关于泰山的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泰山以其绮丽的景观和丰厚的历史遗产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游客,这大大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加强了当地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但人们在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切切不要忽视加强泰山的环境保护措施,使这座古老的名山永远展示清新绚丽的风貌。 泰山中国名山,五岳之一。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项目。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亦称岱山、岱宗,为五岳之东岳。论海拔高度,不及华山与恒山,但古人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的吉祥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称誉。泰山主峰天柱峰(玉皇顶)海拔1545 m,相对高差1392 m。泰山绵亘200 km,盘卧方圆426 km2,基底广阔,形体集中,正如“稳如泰山”有厚重安稳之威。大约五六万年前,人们已开始崇拜泰山,据记载夏、商、周三代有72个君主来此祷祀,秦始皇、汉武帝都在此举行封禅大典。后佛教传入泰山,351年开始在泰山创建寺庙。现泰山共保存古建筑22座,石刻1800余处。泰山是游览胜地,自岱宗坊至玉皇顶行程9 km,登山石阶有6293级。2007年4月27日,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联合公布的泰山高程为1532.7m。 泰山五岳之首。古称岱山、岱宗。为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起伏于长清、济南、历城、泰安之间,长约200多千米,总面积426平方千米。主峰峰顶海拔1545米,绝对高度1200多米。名胜古迹众多,景色壮丽。历史上曾有72代帝王来此封禅,以告太平。许多文人留下佳句题咏。主要景点有: 岱庙 亦称泰庙。位于泰山南麓。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的地方,总面积9.6万平方米。岱庙周环10多米高的城墙,共8个门: 南有正阳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北有厚载(后宰)门。正阳门前为庙的中轴线,依次为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寝宫。主体建筑为天贶殿,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建。长48.7米、进深19.79米、高22.3米,面阔9间,重檐八角,雕梁画栋,黄瓦盖顶。大殿坐落在高2.6米的雕栏平台上。殿内东、西、北墙壁上有巨幅壁画 《启跸回銮图》 ,长62米、高3.3米,画中有山、水、树,姿态各异的657个人物。后有寝宫3座: 左为汉柏院,院内5株柏树相传是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东封泰山时所植。东御座,原名迎宾堂,位于配天门东侧,为1座四合院式行宫,皇帝祭祀泰山时住此。院内嵌置秦二世泰山石刻。正殿内陈列历代帝王祭器。右为唐槐院、道舍院。岱庙后院东侧有明代建的铜亭高5.4米。与亭东西相应有明代铁塔(1973年迁至此处)。庙内各种碑碣150余通。岱庙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宗坊 位于岱庙北。明隆庆年间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从东路(原为中路,现为登泰山的主路)登泰山的门户。经盘旋20多千米的山路,7400多个台阶达绝顶。 王母池 位于岱宗坊东北,古称 “群玉庵” ,依山建筑。上院七真殿内原有明代七真塑像。下院内有王母泉,泉水清澈,正面有王母殿,东面为观澜亭。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炼丹,所以建有吕祖殿,坐东朝西。另外还有蓬莱阁、悦仙亭等建筑。 红门宫 位于王母池西北。前有 “一天门” 、“孔子登临处” 、“天阶” 三重石坊。宫的东院正殿3间,内供奉弥勒佛像: 西院正殿3间,内供奉碧霞元君神像,殿右为 “且止亭” 、南为 “合云亭” 。过去朝山进香者可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菩萨或元君。这种佛道相处是泰山的一个特点。宫东有 “更衣亭” ,供帝王显贵朝山在此更换衣服之用。 望仙楼 又称万仙楼。位于红门宫北。过楼3间,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建。上原祀王母,中为元君楼,下为隐真洞,登山路穿行其间。楼底外部嵌明代石刻60块。 斗母宫 原名 “龙泉观” 。位于望仙楼北。宫门向西,前院有 “寄云楼” 、中院有 “斗母殿” 、后院有 “叫泉山房” 。宫东有 “三潭叠瀑”胜景。 经石峪 位于斗母宫东北1000米的山谷中。有天然石坪亩许,上刻整齐的大字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所以称经石峪。以隶书为主,字大0.5米,现仅存1067字,被赞为 “大字鼻祖” 、“榜书之宗” 。相传出自北齐人的手笔。 中天门 又称二天门,也称黄岘岭。位于泰山山腰。到此为登山路程的一半。从经石峪向西北行,过古柏蔽日的柏洞,经山势若壶的壶天阁、马不能前的回马岭,即到中天门。北望岱顶,云梯高悬; 南眺汶河,水流如带; 东有中溪山,西有凤凰岭,景象奇特。 南天门 又称三天门。登泰山盘道尽处。从中天门继续登顶,先经山路平坦的“快活三里”(也叫“收活天”),向北到人行桥上如在天际的“云步桥”,过五松亭、对松亭、升仙坊,攀登完“十八盘”,即进入“仙境”南天门。门为元中统五年(1264年)建,额题“摩空阁”3字。门西侧有1石室,内有元中统年间刻《天门铭》,此处距极顶仅1000米。门内正面大厅名“未了轩”为1956年建。 碧霞祠 又叫昭真祠、碧霞元君祠。是道教所尊奉的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祠堂。位于泰山极顶的南面。宋大中祥符间(1008年~1016年)建。以后历代曾修复扩建,总面积3900多平方米。是一座大规模的建筑群。山门将其分为内外两院。山门外东、西、南各有一门(称神门),南门建歌舞楼、与东西神门阁相通。山门两侧有钟鼓楼。山门内有4尊铜像:前为“青龙”、“白虎”;后为“赵公明”和“刘廷”。山门内为主院,主体建筑为碧霞元君殿,面阔5间,长24.75米、宽13.8米、高14.25米,殿顶由360垅铜瓦组成。殿内正中奉碧霞元君铜像。东西配殿各3间,内奉“送生娘娘”及“眼光娘娘”铜像。院中有万岁楼,楼两侧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立“泰山天仙金阙”铜碑,明天启五年(1625年)立的“泰山灵佑宫”铜碑。 玉皇顶 又称“天柱峰”。泰山最高处,因上建玉皇殿得名。正殿3间供奉玉皇大帝。殿东有观日亭,西有望河亭。殿中石栏围绕内有一石,上刻“极顶”2字,标出海拔高度1545米。门外有一高6米、宽1.2米、厚0.9米无字的长方形石表,又称“无字碑”,相传为汉武帝或汉章帝封泰山时所立。天柱峰东南的山峰为日观峰。日观峰南有瞻鲁台等胜迹。 从中天门向西为登泰山西路。沿途有黑龙潭、扇子崖等古迹。自然风景极佳。另外,泰山南麓有普照寺,西麓有冯玉祥墓。总之,泰山是一处文物古迹集中、自然风光优美的名胜地。泰山风景名胜区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为我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尊。因地处我国东部,故称东岳。在山东中部,京沪铁路东侧,绵亘于济南市与泰安市有关县区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山区境内,海拔1545米,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据传夏、商、周三代即有72个君主来此祷祠,自秦始皇以下始见记载。《史记·封禅书》志其事。泰山成山于太古代,距今约24.5亿年至25亿年,为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山上名胜古迹众多,为我国名山之首。汉武帝赞叹曰:“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东方朔著文:“盖将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岳,轶北恒,微九河其线,委小七泽其杯,盈彼王屋、太行、终南、五老、岷、嶓、雁荡之秀,拔天台、会稽之奇。”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有“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之句,杜甫《望岳》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分丽(山麓)、幽(登山东路)、妙(山顶)、奥(后石坞一带)、旷(登山西路)五个游览区。登山路线分东西两路至中天门汇合直达山顶,总路程9公里,阶6293级。名胜有龙潭水库、柏洞、中天门、云步桥、望人松、对松山、仙人桥、瞻鲁台、日观峰、月观峰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岱顶四大奇观。另有后石坞、扇子崖、傲徕峰、黑龙潭、长寿桥、龙潭飞瀑等处,风景亦佳。文物古迹有王母池、红门宫、斗母宫、普照寺、回马岭、五松亭、南天门、碧霞寺及历代石刻,如被称为“榜书之宗”、“大字鼻祖”的经石峪《金刚经》石刻,唐玄宗御书《纪泰山铭》摩崖石刻,汉石表(即山顶无字碑)等。古代农民起义遗址有天胜寨、九女寨、凌汉峰,另有孙中山奉安纪念碑、冯玉祥墓等。泰山是我国山岳公园之一,又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
泰山妻父的称谓,亦称“老泰山”。唐段成式《西阳杂俎》卷12《语资》:“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酺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据此,则称妻父为“泰山”始于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