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北齐。位于山东省泰安泰山斗母宫东北之经石峪中,是中国书法史上摩崖巨制。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无年月,亦未署书人姓名,故有东晋王羲之、北齐王子椿、韦子深、唐邕、安道壹以及宋、元人书数说。书体将隶、篆、行、草书融为一体,字径大小在二尺左右,据民国初年拓本计,存960余字。字体结构雄阔峻利,用笔舒缓含蓄,结字宽绰疏朗,充分展示了摩崖大字的气势。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大字如小字,惟《鹤铭》之如意指挥,《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当之。”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云:“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兴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拓本。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刻石,刻于泰山经石峪花岗岩溪床。字大经尺,书体雄浑,以隶为主,间有篆、楷、行草意。其字径大小亦有差别,多数字为竖高35厘米,横宽40——60厘米。据民国初年拓本计,存960余字。无撰书人姓名,因笔法与邹县尖山摩崖《晋昌王唐邕题名》相近,后人以为唐邕所书。又与《徂徕山大般若经》相似。因此后人又推测为王子椿所书。其中有一些不常见的俗字,“万”、“无”2字,竟与现在通行的简化字相同。这对于研究我国书体的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成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