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津巴布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津巴布韦Zimbabwe

非洲南部内陆国家。面积390759平方公里。人口920万(1988年)。首都哈拉雷。东部边境为山地,余为高原。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煤、铬、黄金等矿。工、农、运输业均较发达,农产品以玉米、烟草为主。

津巴布韦

全称津巴布韦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南部。面积390,759平方公里。人口863万 (1986年估计),非洲人占绝大多数,主要有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首都哈拉雷。属南非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分高草原、中草原、低草原三种地形。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为同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热带草原气候。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铌、锡、铀等40多种,石棉、铬产量居非洲第二位。烟草、玉米、肉用牛是农业的三个主要部门,其他农作物还有小麦、高粱、大豆、花生、咖啡、甘蔗等。工业主要有钢铁、轮胎、纺织、化工、汽车装配、饮料、印刷等。主要出口烟草、棉花、咖啡、原糖、玉米、黄金、石棉、镍、铜、铬合金,钢材等; 进口机器、车辆、石油制品。货币名称津巴布韦元。公元3—4世纪绍纳人从北方来此定居,1100年前后建立国家。1890年被英国南非公司占领,称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英政府接管并给予自治领地地位,由当地白人移民组阁。1965年白人政权片面宣布“独立”,1970年改国名为罗得西亚共和国。1979年9月10日在英国主持下,津各方代表在伦敦举行制宪会议,1980年4月18日宣布独立,成立津巴布韦共和国。1980年4月18日同中国建交。

津巴布韦

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全称津巴布韦共和国。1980年4月18日建国。国土面积390759km2,人口1104万(1998年估计)。首都哈拉雷。1980年4月18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大部分地区属南非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000m,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m,为全国最高峰。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6~27℃,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制造业、矿业和农业为经济三大支柱。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1262.83亿津元。199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4美元。1999年1月汇率:1美元=39.25津元。工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17%,矿业从业人口占4.5%。有耕地面积3328万hm2,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运输以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主。铁路总长4300km,其中300km为电气化铁路,1994/1995年度客运量187万人次,货运量1201万t。公路总长8.5万km,其中1.5万km为沥青路。有3个国际机场,有波音767、737等大型客机10架,辟有1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1993年航空客运量143.6万人次,货运量2.85万t。实行中小学低收费普及教育。1996年有小学生250万人,中学生68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学生1.6万人;技术、职业培训学校学生1.5万人;大学3所,学生7854人,教师600人。津巴布韦2004年人口1289万。独立日4月18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4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9美元。2004年经济增长率-2.5%。通货膨胀率132.7%。失业率75%。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