洴澼百金方
城邑防守类兵书。十四卷。题惠麓酒民编。从自序可知作者似是明末清初无锡的一位山野隐士,“幼好兵家者言”,推崇《孙子兵法》,”以为七书虽多,十三篇书尽之矣”。此书以《金汤借箸十二筹》为基础,增收另一种城守类兵书的部分内容,加上编者评论汇集而成。作者濒年病酒,贫病交加,自称惠麓酒民,书名“洴澼百金方”典出《庄子·消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不龟手之药”即防止手坼裂的药,“洴澼絖”即漂洗绵絮,喻此书是有利军事防御的良药。
《洴澼百金方》每卷各一篇,篇下又分子篇若干,子篇下又按内容区分细目。十四篇篇名和大致内容如次:“预备第一”,下分时平宜备、几动宜备、冲要宜备等二十七篇,记交通、城楼、工事、粮草等各类战前物质准备事项。“积贮第二”,下分积粮法、常平仓、义仓等十一篇,重点记叙储粮备战。“选练第三”,下分训练、选锋、练射等十五篇,记训练士卒乡兵诸事。“制器第四”,下分火攻、炮、弓矢等十五篇,介绍各种兵器性能及制作。“清野第五”,下分清五谷、清水泉、清油蜡等九篇,讲“坚壁清野”问题。“险要第六”,下分据险、设险、失险三篇,记如何据守天堑险要打击敌军。“方略第七”,下分安插乡民、盘诘奸细、摆塘报、备犒赏等二十六篇,记守御时可采取的各种策略。“号令第八”,下分行军号令、四方号令等七篇,记军中联络及军纪。“禁约第九”,下分禁奸盗、禁歇家、禁乐户等二十二篇,记守城期间对百姓的种种禁约。“设防第十”,下分防门、防墙、防潜袭等二十四篇,记对付敌人各种进攻方式的对策。“拒御第十一”,下分拒土山、拒磴道、拒填濠等十六篇,介绍如何阻挡敌军攻城的种种对策。“营阵第十二”,下分阵、营、车三篇,介绍军阵、军营防守问题。“水战第十三”,下分大江要道、舟战、舟制等七篇,记水战的防守问题。“制胜第十四”,下分固结民心、激扬士气等三十二篇,皆为综合性的防守策略。书中附有各种冷兵器、火器、攻防器械、守备工事、营阵战船等图一百七十余幅。
《洴澼百金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编例完备严整。书前《总序》阐述编辑宗旨和各篇主题,是全书总纲。每篇之前撰有小序,题解本篇中心大意。部分子篇前有“总论”作理论阐述,或有“总引”作归纳概括。篇章后或以“酒民曰”引出作者评语。作者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些总序、小序、总论、总引和评语中。“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备预不虞”,防患于未然,是作者防御思想的核心。在城守防御战术上,作者主张正兵、奇兵、伏兵三者兼用,出奇制胜,批评说:“守正道而不知奇道、伏道焉者,其将亦木偶人也。”作者还强调“以固结民心为首”的全民防御思想,指出坚壁清野和安排难民皆为城邑防守战的一部分,意义在于稳定民心,并对敌人的补给造成困难,使之无法久战。此外,建立有效的保甲制度,既便于清查奸细,亦为土兵、乡兵的基础。军民联防,土兵熟悉四周形势,可知险易障塞水陆衿喉所在,充分发挥优势,打击敌人。作者还总结归纳出某些防御战中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如火攻七戒、攻城七乘、四备,十三忌等等。
《洴澼百金方》融资料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清王苞孙称其“所列攻战之策,防守之具,或古人已行之效,或今人增攻之方,了无一字干碍”。自明末清初以来,多次刻印。较早的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榕城嘉鱼堂刊本。道光间刊印本易名《备豫录》,民国年间铅印本改名《自卫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