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又称活跃理论,是老年学研究中关于撤退理论的反命题。几个世纪以来,在老年学的文献中,它就是一个久被谈论的话题,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撤退理论正式建立后,活动理论家们才对此理论做了系统的、进一步的研究。活动理论主张:应该保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权力,而不是让他们从一切社会角色中退身出来。他们认为,经常保持活动是增强满足、自尊和健康的关键和基础。活动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❶大多数老年人应仍保持活动和社会参与。
❷活动的水平,参与的次数或者疏远的情况是受过去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力量的影响的。老年人参与活动的层次的降低、频率的减少以及承担社会角色的数目的减少,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丝毫不能改变的、内在的必然过程。
❸维持或发展适当的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对过好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很需要的。活动理论是以符号互动学派的理论为基础的,符号互动学派强调互动对于自我和良好感觉所具有的重要性。活动理论提出当老年人失去重要的社会角色时,如果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新的社会角色,那么他们会发挥更好的作用的。活动理论者认为,理想的老年是维持他们以前的活跃水平。幸福的获得在于抗拒年老的袭击和尽可能持久地维持中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念等。如果眼前的角色和社会关系丧失后没有新的角色和社会关系来代替,那么老年人的活跃程度就会下降,生活满足感也将随之减退。所以老年人应当主动地寻找一些新的社会角色,发挥晚年余热,这样才会有一个幸福、充实、满意的晚年。这种理论是以被称为老龄过程的“黄金岁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