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丝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丝织

[原书缺损]


丝织

[原书缺损]

丝织sizhi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曾经创造出在古代世界属于最高水平的许多丝织技术。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 我国丝织的起源不会晚于新石器时代。其中缫丝技术是我国创造性的发明: 将蚕茧放在沸水中, 利用水温去掉蚕丝上丝胶等杂质, 松解蚕茧, 从而获得长纤维的蚕丝。在上古时代, 中国是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从丝织的历史讲, 夏朝以前是我国丝绸生产的初创时期。夏到战国末期, 是丝绸生产的发展时期。如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了桑、蚕、丝、帛等一百多个与纺织有关的字。丝织技术有了突出进步, 已能用多种织纹和彩丝织成十分精美的丝织品。秦汉到清道光年间, 是丝绸生产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汉唐的丝织成就尤为显著。1972年和1974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3号汉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 包括了目前所知汉代丝绸品种的大部分,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发现了许多唐代精美的丝织品, 是唐代丝织发展的重要物证。由于织造加工方法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结构, 因而丝织物便有种种名称。汉代以来,丝织物总称“缯帛”,犹今日泛称“丝绸”。其中生帛称 “缟”、“素”, 有时不论生熟都用 “缟”、“素”等名称泛指洁白的细缯。熟帛特称“练”。或保留白色, 或再加染色, 成为各色缯帛。在我国古文献中, 常见的丝织品有绢、绣、纱、罗、锦及缂丝等。
绢: 是一种较简单的平纹组织, 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丝织品。古代原称为“练”,也称“素”或“纨”。后因梁武帝小名“阿练”,而改称绢,即现在所谓的绸。平织的绢,不织花纹,主要用印染方法来进行装饰。绢可分为二种: 一是经、纬线根数大略相同的一般平纹绢。二是一种经线较密而纬线有规律地或松或紧显出“畦纹” 的畦纹绢。
绣: 指刺绣, 即在织好的织物上面以针刺添附各色丝线, 绣出美丽花纹。在陕西宝鸡西周墓中已有绣品。汉代刺绣纹样丰富, 可分为云气纹、动物纹、几何纹等。刺绣不是靠机械而是完全依靠手工, 所以费工更多, 市价甚至比织锦更为昂贵。
纱: 一种经、纬线密度都比绢稀少, 纤细、有均匀方孔的平纹丝织物。纱的特点是质地轻柔透亮, 古诗云:“轻纱薄如空”。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一件结构精密细致的素纱单衣,身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是汉代纱类织物的杰出作品。素纱是秦汉时期做夏服和衬衣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品种, 史书记载: “纱衫盖三代之衬衣也。”

印花纱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罗: 同纱质地近似, 古代应用较广, 也是一种轻薄纤细的丝织品。但织法不同于方孔纱, 是经丝互相绞缠后呈椒孔的丝织物。有二经、三经相绞, 后又有四经及多经相绞的罗。早期是素罗, 秦汉以来出现了花罗, 是罗中的名贵品种。
锦: 以彩色丝线用平纹或斜纹的多层组织织造的多彩丝织物。质地厚重。由于织造难度大, 是古代贵重织品。锦分经线起花和纬线起花两种, 称经锦、纬锦。唐以前以经锦为主, 唐以后以纬锦为主。其中纬锦织造费时,要用两把以上的梭子,但容易变换色彩,图案丰富。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了一件花鸟纹锦, 纬线共有八色, 色彩变换自然协调, 飞鸟竞翔, 红花绿叶光华相映, 是唐代织锦的杰作。元代还盛行一种加金锦, 即将金线加入锦中, 形成特殊的光泽效果, 织物显得华贵富丽,元代文献称之为“纳石矢”。在当时曾大量生产。
缂丝: 是以彩色纬线显花的丝织物, 也属于平纹组织。只是它以本色丝作经, 彩色丝作纬, 用专门的小梭根据花型色彩逐次织入经纱中。人称 “通经断纬”。缂丝织法并不复杂,但因为是断纬,可以随心所欲地织造图案。到宋代,缂丝已同中国绘画相结合,发展成和画卷几乎没有差别的缂丝画, 成为驰名世界的工艺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