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浸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浸润jinrun

液体在与固体接触时,沿固体表面扩展而相互附着的现象,又称为液体浸润固体,也可称为润湿。如果液体在与固体接触时,其接触面趋于缩小而不能附着,则称为液体不浸润固体,简称不浸润或不润湿。浸润和不浸润决定于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同一种液体能浸润某些固体,但不一定能浸润另一些固体。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能浸润铁、铜、锌而不能浸润玻璃。通常用接触角来反映浸润的程度。


如图所示,在固体、液体与气体三态的交界处作固体表面的切线和液体表面的切线,此二切线通过液体内部所成的夹角θ即称为接触角。当θ为锐角时,液体浸润固体;θ=0时,液体将展延在整个固体表面上,或在固体表面上形成单分子膜,这时液体完全浸润固体;θ为钝角时,液体不浸润固体;θ=π时,液体完全不浸润固体。微观上,液体和固体接触的面内存在薄薄的一层,该层内的液体分子既受到内部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即内聚力),又受到外面固体分子的吸引力(即附着力)。液体的这一薄层即附着层。由于相接触的液体和固体的性质不同,因而它们之间的附着力和液体的内聚力大小也不同,这使得附着层存在的可能是一个展延力,也可能是一个收缩力,这就是造成液体浸润或不浸润固体的原因。当附着力大于内聚力时,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所受的合力垂直于附着层指向固体,这使得附着层中液体分子靠得更加紧密,相互排斥作用占了优势,形成这一层的展延倾向,表现为展延力。从能量观点说,这时一个分子从液体内部移到附着层,合力作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分子在附着层内比在液体内部具有较小的势能。因为势能总有减小的倾向,所以液体分子要尽量挤入附着层,结果使附着层扩展。这时接触角为锐角,液体浸润固体;反之,当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所受合力垂直于附着层指向液体内部,这使得附着层表现为收缩力。从能量观点说,这时要把一个分子从液体内部移到附着层,必须反抗外力作功,结果使附着层中势能增大,因此液体分子要尽量由附着层进入液体内部,附着层就有缩小的趋势。此时接触角为钝角,液体不浸润固体。
在自然界、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浸润和不浸润现象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冶金工业中提纯矿物的方法之一——浮选法,就是利用液体不浸润矿粒来实现矿粒与无矿岩渣分离的。这种方法是把矿物细末与一定的液体混成泥浆,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酸使之与砂石反应生成气泡。由于矿粒与液体不浸润,因此矿粒与气泡相接触时,就粘附在气泡上,被气泡带到表面上去,而砂石因与液体浸润而留在槽底,这样就将矿粒与砂石分离开来。又如,为了洗掉皮肤上的油污,常用一点肥皂来改善水对皮肤的浸润。肥皂分子是一种表面活性分子,其一端是亲水的极性基团,另一端是亲油的碳氢基团。肥皂分子的这种特点,使得它很容易定向吸附到皮肤表面上,即以亲油碳氢端插进皮肤表面的油污里,亲水端留在水中,因此水就能很好地浸润被肥皂分子吸附的油污表面,在冲洗中,肥皂分子就带着油污一起跑到水中,这样油污也就被洗掉了。

浸润infiltration

异常或过量物质蓄积在动物体组织间隙内的一种病理过程。能浸润于组织中的物质种类甚多,其发生机理和意义也各不相同。例如,液体和白细胞蓄积在组织内属于炎症过程,分别称为浆液或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萎缩,细胞间脂肪组织增多属于肥胖过程,称为脂肪浸润。肿瘤细胞浸润则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生长方式。色素和外来的无机物在组织、内脏和体腔内蓄积本质上也是浸润,但习惯上称为沉着(见“沉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