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涂长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1 涂长望1906—1962

气象学家。湖北汉口人。早年出国留学。曾任中央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是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的开创者。提出研究中国天气应从世界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海洋环流与中国降水及温度的关系。并对中国气候区域的划分、高空气候、农业气候、霜冻和水文预测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著作有《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的关系》、《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夏季旱涝的应用》、《中国气候区域》等。

涂长望Tu Changwang

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湖北汉口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科学系。1930~193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利物浦大学攻读经济地理和气象学。193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外籍会员。1934年秋, 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研究员。历任清华大学(1935~1936年)、浙江大学(1938~1941年)、中央大学(1942~1949年)教授。1949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局长, 1953年任中央气象局局长。40年代曾参与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干事。50年代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
涂长望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有: ❶开创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30年代初, 他从大气环流的整体观点出发, 研究大气活动中心与中国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其中有: 《 中国雨量与世界天气》 (1933年)、《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1937年)、《1931年的大水与1934年的大旱和远东活动中心的关系》等著作。
❷根据飞机探测和风筝记录研究中国的气团、气团的变性、气团之间的交绥活动, 为中国的天气分析、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❸在中国气候和高空气候的研究中强调降水分布, 提出了新的分区方案。他还充分应用了当时能得到的气象资料,绘制逐月平均气流图,研究东亚自由大气气流的特点。这些工作为中国天气气候学的研究,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涂长望参与领导了全国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工作。1950年中央气象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天气分析预报联合中心和资料联合中心, 对当时国防、治理淮河等方面的气象服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后组织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服务。为气象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涂长望是中国农业气象事业的积极倡导人之一。早在30年代就从事农业气象的研究。40年代发表《华中四省之农业与气候》、《农业气象之内容及其研究途径述要》等论文。1954年, 中央气象局成立农业气象业务机构, 1956年, 他与竺可桢建议, 由中央气象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农业气象研究室。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采纳竺可桢、涂长望的建议,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1960年, 中央气象局在所属的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 也设立了农业气象系, 为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培养人材。他根据中国气候和农业分布的复杂性, 认为天气预报服务需要因地制宜, 1955年号召“预报下乡”, 要求县气象站开展补充订正预报, 成为一项符合中国特点的业务。

涂长望1906—1962

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湖北武汉人。早年积极参加民主运动,为九三学社组织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气象局首任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首先提出中国的长期天气预报应从全球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海洋环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在竺可桢气候分类基础上,更细致地划分了中国的气候区域,为发展中国气象事业作出了贡献。

涂长望

中国气象学家。1906年10月28日生,1962年6月9日卒。1929年沪江大学毕业,1932年伦敦大学研究生,1934年回国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清华、浙江、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中央气象局局长,1955年学部委员。20世纪30年代研究中国气团分类、锋面和中国天气等,1944年与黄士松合撰《中国夏季风之进退》等,还对许多方面有研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