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消化性溃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消化性溃疡xiaohuaxingkuiyang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发病多见。溃疡的形成是对胃及十二指肠的保护性因素和损害性因素的关系失调所致。正常状态下虽然存在着对粘膜的潜在损害因素(如食物的化学和机械性作用,胃液中盐酸和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等),但同时存在着一系列保护机制(如胃粘液、胃粘膜屏障,碱性十二指肠液的中和作用,及胃酸、胃肠激素的调节等),从而使机体既能顺利完成消化功能,又能保护粘膜不受损伤,各种损害这种协调关系的因素均可能构成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主要有: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持续的精神过度紧张及情绪波动(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及复发中占重要地位);胃酸和胃泌素分泌过多;饮食不当及药物的不良作用;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十二指肠液返流造成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胃部炎症对粘膜抵抗胃酸能力的削弱及吸烟对保护功能的不良作用等 。溃疡多位于与泌酸区毗邻的胃小弯或十二指肠球部。消化性溃疡为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季节(秋末及冬天)、情绪变化、饮食不当等常为诱因。特征为节律性疼痛,胃溃疡多在餐后0.5~2小时出现,下一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餐后3~4小时出现,进食可缓解,疼痛多为空腹痛及夜间痛。溃疡可伴有反酸、嗳气、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当溃疡深达粘膜肌层时,可穿透浆膜引起穿孔;癌变可能性低于5%。X线钡餐造影、胃镜及脱落细胞检查等对溃疡病的确诊及早期癌变的发现均有价值。溃疡愈合一般需要4~8周,5年复发率为50~90%,病死率为2.6~3.5‰。溃疡病防治除服用制酸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外,重要的是注意精神卫生,树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节制烟酒,忌用 (或慎用)对溃疡病有不良作用的药物。 消化性溃疡又称“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指胃、十二指肠发生的慢性溃疡。与高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异常自身消化作用有关。临床特点:病程几年至几十年,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上腹部有节律的疼痛,进食后或可缓解。常有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X线造影和胃镜检查有助诊断。注意饮食卫生,应用制酸解痉药,手术治疗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亦统称为溃疡病。多于青中年患病,持续至老年不愈。胃溃疡的危害较严重,因为有可能恶变,其他的并发症如出血、幽门狭窄、胃穿孔等也较多见。十二指肠溃疡虽然也可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但是不会恶变。胃溃疡多发生于胃角小弯侧,十二指肠溃疡则主要发生于距离胃幽门口较近的球部。溃疡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胃酸分泌异常,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自身保护机制障碍以及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综合因素参与。男性多见,秋冬季节易发病。溃疡病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痛,胃溃疡于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开始腹痛,持续1~2小时,同时伴烧心,返酸等现象。对食欲无影响。十二指肠溃疡则为空腹痛,即胃内食物排空后易产生疼痛,而进食可以缓解。老年人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多见,可以无明显疼痛,反感易烧心,腹胀,恶心或返酸等。老年人有上述现象时应及时检查,钡餐X线造影或胃镜可以检出溃疡的存在。面积较大的胃溃疡要考虑手术切除以防止恶变,目前对于胃溃疡能否由良性转为恶性尚有不同意见,但老年人如胃溃疡持续多年不愈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溃疡病的治疗包括:(1)保持稳定情绪。情绪不好常是溃疡病反复发病的诱发因素。(2)生活规律,饮食有定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3)忌烟酒。(4)药物治疗:溃疡病无症状稳定期时可以不必服药。注意生活饮食规律。如有症状,可以服抗酸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以及颠茄,乐得胃等)及保护胃粘膜制剂(如硫糖铝、胶体铋剂等),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消化性溃疡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部位90%在胃和十二指肠。约10%的人患过本病。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比例为3∶1。十二指肠溃疡直径一般小于1 cm。胃溃疡直径一般小于2.5 cm。临床表现以餐后1 h内胃部疼痛,约1~2 h缓解。15%~25%患者可并发出血。治疗可用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10~20 mL)或片剂(0.6~1.8 g)。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