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Xiao huaxitong jibing
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产生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胃炎、阑尾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胰腺炎、痢疾等。
胃炎是胃粘膜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可因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损伤胃粘膜,或服用了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烈性酒等,或食入了腐败食物而引起。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等。慢性胃炎多是由急性胃炎反复发作而来,近年来发现,有一种弯曲样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溃疡病亦称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周期性上腹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以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多见。溃疡的形成与胃液的侵蚀,神经内分泌机能失调,及遗传因素有关。胃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演变为胃癌。
阑尾炎临床上的表现为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白细胞数目增多等。主要由细菌感染或阑尾腔阻塞而造成。严重时,阑尾穿孔,引起慢性腹膜炎。此时需要立即动手术切除,否则危及生命。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分为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甲型患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乙型肝炎多见于青壮年。肝炎病毒可存在于肝组织、血液、粪、尿、痰及各种体液中,均可经口、血液传染。甲型肝炎多经口感染,潜伏期为15—50天;乙型肝炎多由血液感染,潜伏期为60—180天。这两种肝炎痊愈后,可获得免疫力。乙型肝炎病毒还是诱导肝癌的因素之一。
胰腺炎主要是由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常因剧烈腹痛,或持续呕吐等原因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血清中淀粉酶和脂酶含量升高,是诊断胰腺炎的依据之一。胰腺炎患者起病数天内,不能进食,以免刺激胰腺的分泌。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又称细菌性痢疾)。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季多见。其中儿童的发病率较高,痢疾肝菌随食物进入胃后,可被胃酸杀死,而不起作用,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易发病,本病可出现阵发性腹痛,频繁腹泻,以及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症状。严重时伴有呕吐,大便失禁,引起脱水或酸中毒,甚至休克。
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儿童,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