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涌泉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涌泉寺位于鼓山山腰。因寺前有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初名国师馆,乾化三年(915)名涌泉禅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毁于火。明天启七年(1627)重建,清顺治、康熙间几次扩建。现寺门上匾额“涌泉寺”,为康熙皇帝所题。“寺殿雄丽,容僧五百余人”(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抄》)。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两侧辅以藏经阁、钟楼、鼓楼、明月楼、白云堂、香积厨、圣箭堂等,依山偎谷,占地25亩,是鼓山名胜游览区中心。藏经阁珍藏有古版佛经27900多册。其中有康熙、乾隆御赐《藏经》,明清两代本寺高僧元贤、道霈等所著经书,印度和缅甸的贝叶真经,历代高僧书写的血经等。天王殿前有两尊北宋元丰五年(1082)的千佛陶塔。钟楼悬有清康熙间铸造的二吨多重的“金刚般若钟”,上有铭文6372字。香积厨有可供千人食用的大铁锅。圣箭堂前有传为五代闽王王审知和开山祖师神晏手植的两株铁树,虽逾千年而年年开花结实。 涌泉寺中国佛教寺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始建于908年,为禅院。1407年改为寺。1542年被毁。1627年重建。寺内天王殿前有1082年烧造的千佛陶塔1对(1972年移至)。塔为陶质,仿木构八角形楼阁式,共9层,高68.3 m,塔壁共贴塑佛像1078尊。有明、清高僧元贤道霈等著述、翻刻7500多册,明清经版1万余方及苦行僧刺血书写佛经675册,为闽广一带著名翻印佛教的场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