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精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精子jingzi

精子是生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即雄配子。各类群生物的精子在形态结构有较大差异。动物的精子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典型的一般为蝌蚪状,头部近圆柱形,尾部细长;非典型的精子形态多种多样,但都缺乏鞭毛。哺乳动物的精子分为头、颈和尾3部分。头部主要由细胞核和顶体组成,呈圆球形、长柱形、螺旋形、梨形、斧形等,这些形状都是由细胞核和顶体的形状所决定。颈部很短,呈圆柱状或漏斗状,连接头部和尾部,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组成,是精子的运动器官。哺乳动物精子的发生如下:

植物精子的形态很不相同,有双鞭毛精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中的卷柏、石松等)、多鞭毛精子(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苏铁目等)、无鞭毛精子等(裸子植物的松柏目、买麻藤目和被子植物)。具双鞭毛的游动精子的结构和发育与低等动物的游动精子相似。多鞭毛的精子常呈螺旋状,鞭毛多生于顶端。被子植物精子是缺少细胞壁只有质膜包被的裸细胞。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核蛋白体、微管等细胞器,通常缺少质体。细胞核有浓厚的染色质和核仁。中国科学家朱徵等1979年发现小麦精细胞具长尾,它的一端是钝的头部,主要由长椭圆形的细胞核所占据;它的另一端是细胞质延伸的尾部,末端渐尖约占细胞长度的2/3。具鞭毛的精子借鞭毛自由游动。不具鞭毛的精子能否主动运动现还有不同看法。松科植物的精子发生如下:


被子植物的精子发生如下:


图554 精子
1.哺乳动物的精子
2.小麦的精子

精子sperm

由精巢或睾丸产生的单倍体雄性生殖细胞。其形成过程称精子发生。它比卵子小得多,通常呈线状,长度因动物而异,如海胆精子长约40μm,某些两栖类的约2~5mm,昆虫中有的可长达12mm,家畜的精子在50~100μm之间。
基本结构 以哺乳动物的精子为例,分头、颈、尾三部,尾部又分中段、主段和末段(见生殖)。❶头部。主要由核和顶体构成。各种脊椎动物,由于核和顶体的形态不同,而头部形状也各异。如人的为梨形,家畜的为卵圆形,啮齿动物的则呈镰刀状;其他脊椎动物还有呈大头针状、螺旋状、长柱形和尖圆锥形等(图1)。核占头的大部,其中的染色质结构致密,在电镜下近乎均质状。顶体覆盖在核的前方,为密闭的膜性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如透明质酸酶和顶体素等,对精子穿过卵膜具有重要作用; 顶体尾侧有一环带状的核后环,该处细胞质浓缩,与细胞膜内表面紧密相贴。有些动物如大鼠和仓鼠,在受精时精子与卵子的质膜首先在核后环处相融合。
❷颈部。很短,通常呈圆柱状,内有一对中心粒,前后分布。前中心粒由外周九组三联微管及一对中央微管构成; 后中心粒大部退化,只留下一些九组三联微管的残迹。中心粒外围有九条纵柱,呈圆桶状排列,称外周致密纤维,上有横纹,又称节柱。颈部很脆弱,在体温升高或感染时,精液中会出现大批断尾精子。
❸中段,由中央轴丝、外周致密纤维及最外面的线粒体鞘构成。轴丝由外周九组双微管和中央一对微管构成。外周致密纤维分别与颈部的九条节柱相连。线粒体鞘由无数线粒体呈螺旋形排列构成,灵长类的只有15圈,牛的65~75圈,某些啮齿类则多达300圈以上。最后一圈线粒体的尾侧,有由局部细胞膜反折形成的一致密环形板,称终环(或蕲森环),有防止精子运动时线粒体鞘向尾端移位的作用。线粒体可产生ATP,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
❹尾段,亦称鞭毛,为精子运动的主要结构,又分主段和末段两部。主段约占尾全长80%,其中的轴丝和外周致密纤维由中段延续而来; 纤维最外围还包有一层高度特化的纤维鞘(称尾鞘)由背侧纵柱、腹侧纵柱及其相连的弓形肋柱构成,致密纤维和纵柱向尾端逐渐变细,直至主段与末段交界处消失。末段较短,结构简单,仅有轴丝和薄的细胞质及质膜。

图 1 各种脊椎动物的精子a鳐鱼; (b)文昌鱼; (c)蛙(d)蝾螈;(e)蜥蝎;(f)鸡; (g)小鼠(h)(i)人(正面观和侧面观)
精子类型 动物界有两大类精子。❶有鞭毛精子:广泛见于各类动物,绝大多数是一条鞭毛,偶尔有两条,能积极运动。
❷无鞭毛精子(图2): 少数动物具有,形态多样,有球形、星形(水蚤)、囊状(十足类甲壳动物)、管状(虱)和变形虫状(大眼水蚤、蛔虫)等。通常缺乏轴丝,不能运动。


图 2 各种无鞭毛精子


(a)水蚤(Latona setifera);(b)水蚤(Sida cristallina);(c)大眼水蚤; (d)蛔虫; (e)十足类(甲壳动物)


精子发生和形成 在高等脊椎动物,精子发生在睾丸的曲精细管内(见睾丸),其基本过程类似于卵子发生(见卵子),也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并经历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和精母细胞成熟期。不同之点有:❶精原细胞在胚胎期,不断分裂增生,大多数在胚体出壳或出生前暂停,出生后继续增殖,但速度不快,到性成熟时才迅速增殖;
❷初级精母细胞的生长期较短,无营养物质的积累,因而体积变化不大;
❸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两次成熟分裂产生4个体积均等的球形精子细胞,然后转变为鞭毛状的精子,其转化过程称精子形成。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有胞核和胞质的一系列变化。泡状核浓缩、变小、变扁,向细胞前端移动; 高尔基复合体变为帽状的顶体,覆盖在核的前方; 中心粒移向核的后方,分裂为前、后中心粒,后中心粒大多退化,由中心粒或其中间产物向后生出中央轴丝; 线粒体迁移并集中环绕排列在后中心粒和终环之间,构成线粒体鞘。在以上变化的同时,胞体伸长,胞质向胞核后方移动,并与残余的高尔基复合体一起与胞体分离; 剩余的少量胞质构成精子颈部和尾部的外周致密纤维鞘。

精子

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在脊椎动物,一般分头、颈、尾三部分:头部主要由细胞核组成,颈部有中心体和线粒体,由中心体生出鞭毛,能运动。


精子

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也就是异形配子中显著分化的雄性配子。在脊椎动物,一般分头、颈、尾三部。头部主要由位于前端的顶体和核组成;颈部内含中心粒;尾部主要是一根鞭毛,线粒体位于尾部的中段。低等植物的精子一般有鞭毛,能运动;被子植物有花粉管把精子送入胚囊,完成受精作用,不具鞭毛。


精子

见“生物学一般”中的“精子”。


精子

见“生物学一般”中的“精子”。

精子sperm

亦称精细胞。成熟性细胞中的雄性配子。具单倍染色体数目,其体积比卵小。脊椎动物的精子一般可分头、颈、尾。头部主要由细胞核组成,颈部有中心体和线粒体,尾部由中心体生出鞭毛而构成。也有一些动物不具鞭毛,如蛔虫和甲壳类中的十足类。被子植物的精子无鞭毛,核显著,具核仁,细胞质少,其中有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和微管等。精子形状多样,各种植物有特定形态。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等均有鞭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