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实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清实录

编年体清历朝史料长编。四千三百六十三卷,另序例、目录、进表共四十卷。清代官修。清自皇太极时仿明朝制度,着手修纂努尔哈赤一朝实录,以后相承为制。其实录馆多由大学士以上官员任总裁、副总裁、翰林院官员负责实际编纂事务。凡有纂修,则从内阁、各部院官署调入上谕、题本、奏本等,依某帝在位事迹,按年月日排比编次成书。
通行的《清实录》有十二部,计《满洲实录》八册,《太祖实录》十卷、《太宗实录》六十五卷,《世祖实录》一百四十四卷、《圣祖实录》三百卷、《世宗实录》一百五十九卷、《高宗实录》一千五百卷、《仁宗实录》三百七十四卷、《宣宗实录》四百七十六卷、《文宗实录》三百五十六卷、《穆宗实录》三百七十四卷、《德宗实录》五百九十七卷。太祖以下各朝实录又另有序例、目录、进表若干卷。其中《满洲实录》原为后金天聪九年(1635)修成的《太祖实录》,形式与后来各朝《实录》颇不同,内记满洲发祥神话至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战迹,并绘图八十七帧,以满、汉、蒙三种文字作说明。其他各朝实录所记内容皆极为丰富,凡皇帝登基、祭祀、尊谥、册立、婚丧等各种宫廷大礼,诏命纂修实录、国史、方略和任免官员,国使往来,官员朝见,官制变革,赋税制度更定,历法、礼乐、官员俸禄等制度订立,天象灾变,科举取士,表彰节烈,抚恤亡故大臣或阵亡将士,军士征战,国防外交,兴修水利,政区设置等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大事,无不登载,且其材料多录自原始档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但另一方面,实录既出自官修,又必然会秉承帝王旨意,为维护统治集团或在位皇帝的利益,对某些史实进行隐讳或曲解,造成“实录不实”。《清实录》也不能例外。如其中的太祖、太宗、世祖三朝,由于开国制度草创较粗陋,满族早期的某些习俗与进入中原后接受的汉文化差距较大,加上皇族内部斗争的影响,后来的皇位继承者对最早所修几部《实录》中反映的事迹自感有失体面,遂屡次下令改修。据现在所发现的各种《实录》本子和一些学者考证,《太祖实录》至少经历了三四次改修;《太宗实录》自顺治九年(1652)成书,也经康熙十二年(1673)和雍正十二年(1734)两次修订;《世祖实录》则有康熙六年(1667)和雍正十二年(1734)两种本子。这种修改使不少史实变得更加隐讳不显。如清朝统治者的祖先原为明之藩属,曾受明朝封爵,但《清实录》对此却讳莫如深。对于皇家内部的一些不甚光彩之事,当然更是尽力掩饰。另外,此书体例和编纂结构虽然总体上比较严谨,因卷帙繁浩,但有关干支、职官、人名等讹误和重复,也时而可见。
《消实录》在清朝,原有五部缮写本,每部均有汉、满、蒙三种文本。这五部实录,按其装潢和开本大小不同,分别称为:一、大红绫本二部,分藏皇史宬与奉天大内崇谟阁。二、小红绫本二部,分藏乾清宫与内阁实录库。三、小黄绫本一部,藏内阁实录库。其中《德宗实录》仅缮写汉文两部。此五部实录中,内阁实录库所藏“小红绫本”今下落不明,其余四部亦均有残缺。由于该书在当时属皇家秘本,故一般人极难见到。清亡后,才稍稍有所流传。民国间,嘉业堂主人刘承幹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设法抄录一部。罗振玉则根据当时“史料整理处”收藏的几种《太祖实录》本子,以《太祖高皇帝实录稿三种》为名,影印出版。1930年原辽宁省通志馆委托辽宁东北大学将“奉天大内崇谟阁”本《满洲实录》影印问世。1933年至1936年,伪满将崇谟阁所藏清历朝《实录》(缺本从北京藏本配抄)全部影印出版。另加《宣统政纪》七十卷,记宣统元年至三年逊位事(此书系清亡后清室私撰,不敢用“实录”名之,故称“政纪”)。全部《实录》,连同卷首总目,共装订一百二十一帙,一千二百二十册。1964年台湾华文书局复据此本重印出版,凡精装九十五册。是为今日通行之《清实录》。应当指出,伪满在影印此书时,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对原本中许多涉及日本和中日关系的地方作了挖改,有些严重歪曲了史实。故近年来国内有人主张根据现存的各清朝缮本重新拼成一个完本,加以影印出版。

清实录

书名。清各朝实录馆修。共有十二朝实录并一朝政纪。其卷数和修撰情况是: 《太祖实录》10卷,崇德元年 (1636) 初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 至二十五年重修,雍正十二年 (1734)至朝隆四年 (1739) 校订。《太宗实录》65卷,顺治九年(1652) 初修,康熙十二年至二十 年重修,雍正十二年至乾隆四年校订。《世宗实录》 144卷,康熙六年至十一年修,雍正十二年至乾隆四年校订。《圣祖实录》300卷,康熙六十一年起修。《高宗实录》1500卷,嘉庆四年 (1799) 起修。《仁宗实录》374卷,道光四年 (1824) 起修。《宣宗实录》476卷,咸丰五年 (1855) 起修。《文宗实录》356卷,同治元年 (1862) 起修。《穆宗实录》 374卷,光绪五年(1879) 起修 《德宗实录》597卷,民国初年清室自修。《宣统政纪》43卷,民国初年清室自修,有排印本,后伪满州国重编为70卷。清代实录的撰修,由专门设立的实录馆于皇帝死后负责,事毕馆即行撤消,和常设的国史馆不同。修成的实录,要抄成四部,每部包括汉、满、蒙三种文本,并分别收藏北京的皇史宓、乾清宫、内阁实录库和沈阳崇谟阁 《清实录》 以完整著称,是清代宫廷内外史料的总汇,为各项研究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但所谓实录也有不实的地方,如女真族原为明朝藩属,这于《明实录》 中有明确记载,但清朝统治者千方百计隐讳他们祖先同明朝的这一关系,就多次修改实录,妄图抹杀这段历史,以至清开国时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几位帝王的历史被删改得面目皆非。诸如此类,必须加以注意。清每朝实录,均为人工抄成,长期以来没有印本流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东京大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影印全部《清实录》,包括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合用绘图的《满洲实录》,共十三朝,印成121帙,计1210册,另加卷首总目录一帙10册,共1220册。1964年,台湾华联出版社将所收藏的清历朝实录正本影印出版,但该书止于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十月,没有《宣统政纪》

《清实录》Qing shi lu

是以皇帝为中心,记载清代十二朝史事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清实录》的总裁、副总裁,都由有名望的大臣担任,具体则由翰林院负责编修。清代各朝实录原本皆保存完好。《清实录》有十一朝,最后宣统一朝为政纪,共为十二朝,计有: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世祖实录、圣祖实录、世宗实录、高宗实录、仁宗实录、宣宗实录、文宗实录、穆宗实录、德宗实录、宣统政纪。《清实录》为我们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和《明实录》一样,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太祖、太宗与世祖三朝实录,自修成之后,经过多次修订,愈来愈失真。如清先世本为明朝藩属,自建立清朝帝号取代明朝后,极力隐讳开国时事,企图抹煞为明朝藩属的事实。所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再改定先朝的实录。《清实录》是根据历朝的上谕、奏本和各种内廷档案修成的。举凡清代有关经济、政治、文教、法律诸方面的重大事件,都按年、月、日排比记载,时序清晰,便于查验。《清初录》的抄本不止一种。1986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清实录》,较为流行。

清实录

全名《大清历朝实录》。清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自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共四千三百五十五卷,另有总目、序、修纂凡例等五十一卷。此外有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并书的《满州实录》(即《太祖实录战绩图》)八卷,《大清宣统政纪》七十卷。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及民族事务等诸方面,较《明实录》更充实.史料更丰富。1936年伪满曾以上述十一朝实录附《宣统政纪》影印,计一百二十帙,一千二百二十册。1964年台湾以所藏正本由华联出版社影印发行,但无《宣统政纪》。

清实录

清代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从太祖至光绪十一代皇帝的实录。清制,每帝死后,设实录馆,负责纂修,事毕撤销, 与常设机构国史馆有别。修成的实录缮写五份。每份有汉、满、蒙三种文字。按装帧分大红绫、小红绫、小黄绫本,分贮皇史宬、沈阳故宫、乾清宫、内阁实录库等处。修改的稿本则藏于国史馆,不许随便启阅。其中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雍正时敕令改纂,到乾隆初完成。蒋良骥、王先谦分别于乾隆中叶和光绪初年,摘抄实录编成《东华录》。此后,各朝实录续有修改,今本已非本来面目。惟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初本已被发现,略能保存清开国初年史事真相。伪满曾以沈阳故宫大红绫本太祖到德宗十一朝实录汉文部分, 加上《宣统政纪》影印, 共一百二十二帙, 一千二百二十册,题为《大清历朝实录》发表。其中《太祖高皇帝实录》十卷(乾隆四年修改本)、《太宗文皇帝实录》六五卷、《世祖章皇帝实录》一四四卷、《圣祖仁皇帝实录》三○○卷(雍正九年修改本)、《世宗宪皇帝实录》一五九卷(乾隆六年修改本)、《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五○○卷(嘉庆十二年修改本)、《仁宗睿皇帝实录》三五六卷(道光四年修改本)、《宣宗成皇帝实录》四七六卷(咸丰六年修改本)、《穆宗毅皇帝实录》三七四卷(同治五年修改本)、《德宗景皇帝实录》五九七卷(1921年纂修)。为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 内中所载各少数民族情况, 对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清实录

书名。又称《大清历朝实录》。清代官修。编年体。上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下迄德宗载湉,凡11朝,4,355卷。有总目、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等51卷,合计4,406卷。其中《清太祖实录》及满、蒙、汉三体合璧之《满洲实录》均是研究满族早期发展史之基本史料。其它各朝亦多载不同时期之满族历史资料。现有1937年伪满本、1969年台湾华文书局及1985年中华书局影印本行世。

《清实录》

实录类史书。为清代官修史料长编。记载清代近300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为研究清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凡11朝,共12部,4406卷。3000余万字。全书计有:满洲实录8卷,太祖实录10卷,太宗实录65卷,世祖实录144卷,圣祖实录300卷,世宗实录159卷,高宗实录1500卷,仁宗实录374卷,宣宗实录476卷,文宗实录356卷,穆宗实录374卷,德宗实录597卷,宣统政纪43卷。修订后抄有4部,每份有汉、满、蒙3种文本,分贮北京皇史宬、乾清宫、内阁实录库、沈阳故宫4处。本书在清代从未刊布,仅缮写若干部藏在北京、沈阳皇宫内。1936年,伪满曾影印出版,共122帙、1220册。1964年,中国台湾华文书局根据该影印本重印出版,精装成93册。中华书局和中国书店采用清宫原藏的本子校勘影印,于1986年、1987年出版。全书共4433卷,影印本分装60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