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热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清热药antipyretics

药性寒凉,能清解里热的药物。清热药是以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者为治疗对象。主要适用于高热不退、狂躁神昏、湿热黄疸、痢疾、热毒疮肿、热性出血及暑热等病证。根据发热原因和病情所处的阶段不同,治疗时需选择用药。如因积滞而发热,当用泻下药攻其积滞,使热从泻而解。阴虚、血虚发热,应养血补阴以退其热。里热证应根据各种不同临证表现而选择用药。清热药大多辛苦寒凉,易伤脾胃,用之过度,能导致中阳衰微,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宜慎用。根据药性不同分:❶清热降火药:主清降气分之热。适用于急性热病。证见高热、汗出、口渴贪饮、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象洪数等。
❷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能燥湿清热。适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黄疸、尿淋浊等。
❸清热解毒药:主清解热毒。常用于瘟疫、毒痢、疮黄肿毒等热毒病证。
❹清热凉血药: 主清血分之热。多用于血分实热,血热妄行,证见斑疹和各种出血、狂躁、神昏等。
❺清虚热药:用于温病后期,热伤阴液所致的阴虚发热证。
❻清热祛暑药:有清解暑热的作用。主要用于暑热、署湿等病证。应用清热药时,除辨别里热证的不同表现外,尚须查明有无兼证,以配伍用药。如里热兼表邪, 当配解表药,以表里双解;气分热与血分热并见,宜气血两清。清热药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清热药

指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治疗温热病、痢疾、痈肿疮毒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及阴虚内热所呈现的里热证候,常用药物及分类见表:

分类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石膏辛、甘,大寒肺,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气分实热,气血两燔,肺热气喘,胃火亢盛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气分实热,咳嗽,阴虚火旺,消渴
栀子苦,寒心,肺,胃,三焦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
血解毒
热病心烦,火毒炽盛,湿热黄疸,血热妄行
黄芩苦,寒肺,胆,
胃,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
血,安胎
泻痢,黄疸,湿温,肺热,血热妄行,胎热不安
黄连苦,寒心,肝,胃、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证,心经实火,呕吐,痈肿疮毒
黄柏苦,寒肾,膀光,大肠清湿热、泻火毒,退虚热湿热证,疮疡肿毒,湿疹,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生地甘,苦,寒心,肝,肾清热凉血,寒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热病伤津,消渴,便秘
玄参甘、苦、咸,寒肺,肾,胃清热养阴,解毒散结热毒实火,阴虚内热、瘰疠、痰核、瘿瘤
牡丹皮苦、辛,
微寒
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热病斑疹,吐血,衄血,经闭,痛经,癓瘕积聚,肠痈
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热入血分,血热妄行,经闭,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金银花甘,寒肺,胃,大肠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温热病,疮痈疖肿,血痢
连翘苦,微寒肺,心,胆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外感风热,温热病,疮毒痈肿,瘭疬结核
大青叶苦,大寒心,肺,胃凉血消斑热毒发斑,丹毒,口疮,咽喉肿痛
紫花
地丁
苦、辛,寒心,肝清热解毒火毒疔疮,乳痈,肠痈,丹毒,毒蛇咬伤
蒲公英苦、甘,寒肝,胃清热解毒,利湿疔毒,乳痈,湿热黄疽,热淋
野菊花苦、辛,微寒肺,肝清热解毒痈疽疖疔,瘰疔,咽喉肿毒,目赤肿痛
鱼腥草辛,微寒清热解毒肺痈,热毒疖肿
白头翁苦,寒大肠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

清热药antipyretics

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等作用,能治疗里热证的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和清热解暑药。能清泻气血实热的药物为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栀子等;能清解血分热邪的药物为清热凉血药,如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等;能清除湿热合邪的药物为清热燥湿药,如黄芩、黄连、黄柏等;能清除火毒热邪的药物为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能清解暑热、暑毒的药物为清热解暑药,如香薷、绿豆、荷叶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