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南皮影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湖南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影戏、影子戏,是一种历史悠久、流播广泛、风格独特的民间戏剧艺术形式。
传统皮影戏的美术造型以雕镂为其主要造型手段,以夸张、变形、装饰化为其主要造型手法。皮影戏以表演传统剧目著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湖南皮影戏新剧节目不断涌现,《龟与鹤》、《两朋友》、《贪心的猴弟弟》、《狐狸和乌鸦》、《采蘑菇》、《哪吒闹海》、《聪明的伊敏》、《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两个县官》等成为了广受赞誉的好剧目。近年来创作的《三只老鼠》、《肥猫哥儿》等剧目在戏剧会演中累累获奖。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剧院之皮影艺术团曾多次出访亚、非、欧、美各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湖南皮影戏

戏曲剧种。又称“灯戏”、“影戏”。由演员操纵用牛皮等物制作的影人在布幕后表演,通过灯光映出影人形象。相传始于汉,清末流行全国,有南影、北影之分,湖南属南影分支。何时传入不详。辛亥革命后,全国皮影戏衰落,而湖南仍盛行,并从农村进入城市。长沙影戏以沈葆生最有名,他组织了同业公会,1933年还曾成立皮影改良研究社,改良演出脚本。1938年,皮影戏艺人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在衡山试用废胶片代替制作影人的牛皮、驴皮,用电灯照明替代牛蜡、桐油灯,使影人形象鲜明。此后又成立了有皮影艺人参加的抗敌宣传队宣传抗日。解放后,发展甚大,全省建有民间职业、业余皮影戏队近千个,从业者数千人,并与杖头木偶戏共建省团,从事各项艺术革新。湖南各地皮影戏演唱一般用戏曲声腔或进行创新,善于以动物形象表演剧情。《鹤与龟》、《采蘑菇》、《三只老鼠》等剧影响甚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