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丞官名。秦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明以后废。御史大夫佐官,掌察百官善恶,纠其违法乱纪者弹劾于朝。《汉书·百官公卿表》: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15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旧唐书·职官志三》:“御史台: 大夫1员 (正三品),中丞2员 〔正四品下。汉御史台有2丞,掌殿内秘书,谓之中丞。汉末改为御史长史,后汉复为中丞。后魏改为中尉正,北齐复曰中丞。后周曰司宪中大夫。隋讳中,改为持书御史,为从五品。武德因之。贞观末,避高宗名,改持书御史为中丞,置2员。龙朔改为司宪大夫,咸亨复为中丞〕。大夫、中丞为之贰。凡天下之人,有称冤而无告者,与三司讯之。凡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于大夫。大事则方幅奏弹之,小事则署名而已。若有制使覆囚徒,则与刑部尚书参择之。凡国有大礼,则乘辂车以为之导。”《元史·百官志二》: “御史台: ……中丞2员,正二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