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满洲饽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满洲饽饽满族风味糕点。多以白面或粘米面加糖、蜂蜜、干果仁、鸡蛋、奶油、豆油为原料,经烘烤、蒸烙而成。出售时以蒲包、果匣盛之。清代及民国时,东北、北京满族人家食用或办婚丧事、寿辰送礼所需糕点,多以满洲饽饽铺中购买或订做。 满洲饽饽满族传统食品。流行于东北等地。满族人民把馒头、包子等面食统称为饽饽。其式样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❶黄米饽饽:用黄粘米加配料制成。随制作的季节和所加配料不同,分豆面饽饽(春天,将黄米磨成面,加豆面蒸制而成)、椴叶饽饽(夏天,“椴”是一种乔木,叶大似木槿,卵形,味清香。椴叶饽饽的做法是用粘米面和成面团,擀成如包饺子样的面皮,包上小豆馅,再用椴叶裹上,上笼屉蒸熟即成。还有苏叶饽饽,做法同椴叶饽饽,只是用苏子叶代替椴叶)、粘糕饽饽(秋天,用黄米面夹豆泥蒸熟而成)。 满洲饽饽满族风味糕点食品。北京多于内城满洲饽饽铺内售之,以别南果铺中所售之南方风味。其制作多以白面或粘米面加糖、蜂蜜、干果仁、鸡蛋、奶油、豆油等为原料。经烘烤蒸烙而成。出售时以蒲包、果匣等盛之。清代及民国年间,北京及东北一些城市中满族人家日常食用或办喜、丧事送礼所需点心,多从满洲饽饽铺中购买或订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