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俄伊犁条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65 中俄伊犁条约

亦称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2月24日,在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签订。同时签字的还有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及《专条》一件。主要内容是:俄国归还所占伊犁地方;赦免卖国叛乱分子;居民有愿入俄国国籍者,一年之内准予迁居;中国赔偿军费900万卢布;俄国割占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和塔尔巴哈台地区斋桑湖以东的中国土地; 中国准许俄国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其余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乌鲁木齐、古城五处将陆续添设;两国在沿边界百里内贸易均不纳税,俄商赴中国蒙古贸易照旧不纳税,赴新疆贸易暂不纳税;增辟由新疆到嘉峪关的陆路贸易通道。进口税减三分之一;开放松花江,俄商可在沿江一带经商。

中俄伊犁条约Zhong E Yili Tiaoyue

亦称《中俄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1871年5月(同治十年四月),沙俄借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而出现的边疆危机,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并由此向周边渗透。清政府击败阿古柏后,于1878年(光绪四年)派出使俄国大臣崇厚赴俄交涉归还伊犁。次年10月2日,崇厚在沙俄胁迫下,在克里米亚半岛里瓦几亚擅与沙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主要内容有:伊犁归还中国,但伊犁南之特克斯河流域及斋桑湖以东的土地割给俄国;允许沙俄在蒙古及新疆免税贸易,增辟两条到津、汉的陆路商路;允许沙俄在嘉峪关等七地设领事馆;中国赔偿兵费500万卢布。在国内外反对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问罪,改派出使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公使,赴俄谈判改约。经半年多交涉,曾纪泽于1881年2月24日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争回中国的一部分主权。条约主要内容为:中国收回伊犁,部分取消原约的割地规定;只许俄国在嘉峪关、吐鲁番设领事馆;俄商在蒙古等地贸易改免税为“暂不纳税”。但仍划失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及斋桑湖以东的地区。通过此约及以后的勘界议定,把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兵费”赔偿数目从原来的500万卢布增为900万卢布。从本质上说该约仍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地区爆发了维吾尔、回族等各族人民反清斗争,中亚浩罕头目阿古柏勾结我国喀什噶尔(今喀什)封建主,趁机侵入南疆。同治六年,阿古柏建立“哲德沙尔”(意为“七城汗国”),后来又把其势力发展到了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为了达到侵占新疆目的,无视中国主权,先后承认阿古柏所建立的伪政权。同治十年沙俄以“安定边境秩序”为借口,出兵占领了伊犁及其附近地区,悍然宣布”伊犁永世不归还中国”。并对当地人民横征暴敛,残酷掠夺,激起了各族人民强烈反抗。清政府在广大群众要求驱逐俄寇,收复失地的强烈呼声推动下,多次与沙俄交涉,但沙俄百般刁难,拒不撤兵。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兵西征,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光绪三年克复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阿古柏势穷力竭,服毒自杀。至此,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光绪四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问题。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1879年10月2日)崇厚在沙俄威胁下,于俄国的黑海之滨里瓦几亚,擅自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同时还签订了《瑷珲专约》、《陆路通商章程》、《兵费及恤款专约》。按条约规定:一、沙俄交还伊犁九城一带地方,中国割让伊犁西面的霍尔果斯河以西和伊犁南面的特克斯河流域及塔尔巴哈台地区大片土地。二、除在伊犁、塔尔巴斯台、喀什噶尔、库伦设立领事馆外,还可在嘉峪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七处设立领事馆。扩大中俄通商路线,西路由嘉峪关经兰州、天水、西安至汉口;北路由科布多,经归化(呼和浩特)、张家口至天津。并准俄商在松花江行船至吉林的伯都纳(今扶余)贸易。俄商可在新疆和蒙古全境免税贸易。三、中国赔偿兵费五百万卢布(折合中国白银二百八十万两)。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人民纷纷遣责崇厚卖国。清政府在强大舆论压力下,未予批准。光绪六年(1880年),改派曾纪泽赴俄谈判。曾纪泽抵俄都彼得堡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肆意刁难,“厉色相待”,曾纪泽据理相争,历时半年,光绪七年一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在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即《改订条约》),因签约地在圣彼得堡,故亦称《圣彼得堡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收回伊犁九城,但仍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和斋桑湖以东地区,赔款增至九百万卢布。俄商在天山南北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并规定中俄西北边界有“不妥之处”应重新“勘改”、“勘定”。沙俄以此为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中俄伊犁条约

又称“中俄改订条约”。沙俄侵占中国伊犁后迫使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0年清政府拒绝批准由崇善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重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与俄国代表吉尔斯在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签订。主要内容:中国收回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斋桑湖以东地区划归俄国版图,准许俄国在伊犁、喀什及天山南北两路各城免税贸易;赔偿俄国兵费900万卢布。通过此约及以后的几个勘界议定书,沙俄仍然强占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中俄伊犁条约

条约名。清光绪七年(1881)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全文共20条。内容涉及割地、赔款等。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7万多平方千米被割走,归赔款900万银卢布。又订立了《中俄伊犁界约》等5个勘界议定书,后患无穷。

中俄伊犁条约

即《中俄改订条约》,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1871年沙俄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区。清政府多次提出交涉,沙俄拒不撤兵。1877年左宗棠平定新疆后,清政府派崇厚到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1879年10月2日,沙俄强逼崇厚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500万卢布,割让伊犁以南的特克斯河流域和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收回的仅伊犁等9座孤城。这个条约遭到朝野人士的强烈反对,清政府未予批准。1880年改派曾纪泽赴俄谈判改约。1881年2月在俄国圣彼得堡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但霍尔果斯河以西、斋桑湖以东地区仍被沙俄割占。沙俄通过此约及以后几个勘界议定书,又侵占了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15:57